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毕飞宇看来,人的尊严的本质是平等。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有尊严。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拥有尊严。尊严有自尊和尊重两个层面。自尊是人敬重自己,视自己与他人平等;尊重是被他人敬重,被他人视为平等的人。但是人在追求公平与尊严的道路上往往并不顺利,其中不排除有人自身的性格因素,但更多时候是因为受到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的阻抑。毕飞宇的小说生动展现了人如何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力量而变得没有尊严,深刻揭示人的尊严与这些力量的博弈过程。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绪论主要探讨论文的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研究综述、论文的思路与方法,其中研究综述部分又从人的尊严研究、毕飞宇小说中人的尊严书写研究两个方面,对前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人的尊严与政治力量的博弈。通过抗战时期极端军事暴力造成人的屈辱境遇,“文革”时期政治权力笼罩下的集体与个人的悲剧命运,以及新时期政治力量干预下的人格伤害,揭示政治力量对人的尊严的决定性的影响。第二部分集中探讨人的尊严与经济力量的博弈。通过抗战时期殖民地经济下的文人堕落和妇女命运,“文革”时期集体经济中的本能压抑和个人发展阻抑,新时期功利市场中的人之物化与疯狂,揭示经济环境对于人享有平等与尊严的基础性作用。第三部分系统剖析人的尊严与文化力量的博弈。通过抗战时期家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人格扭曲,“文革”时期恶劣的知识文化环境对人的正常权利的扭曲与剥夺,新时期家长制及世俗观念对个人自由自主的干预破坏,揭示文化对人享有平等与尊严的重要意义。结语部分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认为毕飞宇的尊严观与其历史观有紧密的关联,毕飞宇对“尊严即平等”的表达存在一种复杂的文化选择,人的尊严书写背后寄托着作家的制度关怀和人文关怀,体现出作家怀抱慈悲对人类尊严之未来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