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当前的中国,服装制造业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单纯从生产上追加投入以求获得更多利润,潜力已经非常小。国外实践经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深化产业分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功能,是服装产品差异性竞争和提高附加值的主要源泉。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两者在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力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意义。由于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生产性服务业界定为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以及教育服务等六大类。通过对1996年~2008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服装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自然对数进行单位根检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性检验,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是服装制造业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一阶残差序列通过了单位根检验,是平稳的,最终得到显著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对服装制造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每增加1个单位,服装制造业就会相应的增加0.947个单位。通过投入产出法,计算投入产出表中所有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实证计算结果显示:目前,物流服务、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服装制造业的影响较大,其中服装制造业对物流服务的依赖作用和拉动作用最强;信息与软件服务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服装制造业的影响作用一般,但影响力有明显的增长趋势;教育服务对服装制造业的影响作用最弱。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立足服装制造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点发展高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重视人才培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促进“服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