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形式及条件下牦牛乳中RNA的稳定性及完整性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NA因其单链结构极不稳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乳制品中存在有少量的RNA,这些RNA可以抵抗不良环境,较为稳定的存在。于是,本实验选取不同月份的牦牛乳样品作为实验材料,对牦牛乳进行不同的加工及处理,研究牦牛乳中RNA的稳定性及完整性,并且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泌乳初期(Fst_exs)和泌乳中期(Mid_exs)牦牛乳外泌体中的microRNAs。(1)对牦牛乳进行不同的处理,即40,50,60,70,80,90℃加热30 min和﹣20℃保存360,330,300,270,240,210 d,其总RNA和外泌体RNA的质量浓度和纯度较新鲜牛乳有显著差异(P<0.05)。对SCD1基因进行扩增,仅80,90℃加热30min条件下的牦牛乳总RNA未出现清晰整齐条带,其余条件处理下的牦牛乳总RNA及外泌体RNA均出现清晰条带,满足后续基因深入研究的需要。(2)对牦牛乳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即牦牛乳冻干粉、牦牛乳酪,牦牛酸奶,牦牛乳粉,其总RNA和外泌体RNA的质量浓度和纯度较新鲜牛乳有显著差异(P<0.05)。对SCD1基因进行扩增,牦牛乳冻干粉总RNA和四种乳制品外泌体RNA均出现清晰整齐条带,满足后续基因深入研究的需要。(3)利用BO/YA-FW、BO/YA-RV和BO-FW引物对乳外泌体中ND1基因进行扩增,可检测出牦牛乳、巴氏杀菌牦牛乳、牦牛乳粉中的牛乳成分,检出限均为0.1%。牦牛乳经深加工后,由于外泌体的保护,其中的mRNA仍稳定存在,为牦牛乳的掺假检测提供新的思路。(4)对泌乳初期(Fst_exs)和泌乳中期(Mid_exs)牦牛乳外泌体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别得到12,202,741、11,214,499条clean reads,占其raw reads的比例分别为98.16%、99.07%。共预测到3个miRNAs成熟体,1个miRNA*链,3个pre-miRNAs。筛选出251个差异表达的miRNAs,Mid_exs样品比Fst_exs样品显著上调的miRNAs共78个,显著下调的miRNAs共89个,表达差异最显著的前20个mi RNAs均与脂肪细胞的分化及免疫调节过程有关。最后GO富集分析得出,差异表达的miRNAs的靶基因主要参与了细胞迁移(cell migration)和细胞迁移调节(regulation of cell migration)等多种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得出,核糖体通路(Ribosome)为显著富集项,富集到94个候选靶基因。
其他文献
新学期开学伊始,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到学校报到,开始了新一学期的生活,而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王河小学的孙全会校长却忧心忡忡。截止到学生报名结束,到王河小学报道的教师只有5
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境内。为掌握泰湖湿地公园鸟类资源现状,于2015年3~5月采用样点法对湿地公园春季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2目27科72种63 344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管理规定》,决定对天津市尚味坊食品厂等276家企业的282张食品生产许可证予以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