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C3蛋白纯化和结构解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细胞核激素受体的核心转录共激活因子,p160家族的三个同源成员蛋白(SRC1,SRC2和SRC3)中的SRC1(NCOA1)在1995被发现,之后SRC2(也称TIF2,GRIP1或NCOA2)和SRC3(也称P/CIP,RAC3,AIB1,ACTR,TRAM1或NCOA3)相继被发现。大量的文献报道SRCs家族成员不仅是细胞核激素受体的关键转录共激活因子,还广泛参与其它转录因子的转录调控,此外SRC3还在癌症中扮演重要的作用。SRC3以及SRC1在1997年被报道具有乙酰化修饰酶活性,但之后关于这两者的酶活真实性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且后续没有SRC3蛋白本身以及关于其酶活的结构信息报道。我们想通过解析SRC3蛋白结构为SRC3的相关研究提供结构依据并为其是否具有乙酰化酶活提供结构信息。另外,解析SRC3的结构可以为开发针对SRC3的小分子抑制剂,用于今后SRC3相关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为了获得结构研究所需的大量SRC3蛋白,我们首先选择使用最简单、快速且成本较低的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不同的SRC3截短体蛋白的表达和分离纯化,但发现SRC3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很低,即便我们进行了不同系列载体和不同标签的更换均没有成功获得大量高质量的重组蛋白。而后我们针对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对SRC3表达质粒进行了密码子序列优化,但是仍然没能有效提高SRC3的表达水平。考虑到SRC3在大肠杆菌的低表达可能是由于大肠杆菌缺乏SRC3蛋白稳定性所需的翻译后修饰,我们改用昆虫细胞系统表达SRC3,但发现昆虫表达的SRC3蛋白均是以不溶的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我们也尝试了在哺乳动物293F细胞中表达SRC3蛋白,但发现分离纯化的SRC3蛋白易聚沉。由于在三个不同体系中单独表达SRC3蛋白均未获得理想的可溶蛋白,我们猜测SRC3可能需要与其它蛋白相互作用才能稳定存在。因此,我们先后尝试了已知的SRC3相互作用蛋白CRAM1以及p300,我们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CARM1和SRC3的相互作用较弱,CARM1与SRC3共表达不能有效促进SRC3的可溶性及纯化效果,但p300可以促进SRC3可溶性和稳定性。本论文的研究工作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至今未有SRC3蛋白的晶体结构的报道,并为将来解析SRC3/p300晶体结构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其他文献
菠菜作为百姓餐桌经常出现的一种蔬菜,备受消费者喜欢。菠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对肠胃有很好作用。吃菠菜肠胃顺畅,有利于粪便排泄,可预防痔疮。多吃菠菜还可以降低心血管
伴随着企业自身业务种类的快速增加以及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所掌握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庞大的业务数据量往往蕴含着重要的商业价值。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高层人员逐渐认识到对过往数据的合理使用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并且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渐成熟,各种商业化且稳定有效的方案可以做到既节约大量的成本,又给企业发展带来合理有效的数据支持。当前企业进行大数据分析主要依靠在分布式集群如Hadoop集群上进行数
贵州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自1990年开始举办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班,现已形成制度。由于培训任务明确,重视加强整个培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受到省
近几年,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话语形式——发话隐含。这种表达式打破了一轮会话发话应对陈旧模式的一统天下,为语言研究带来了新的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及两者联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2000年1月至2019年8月收录的TCD、颈动脉超声及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文献,筛选后提取文献的基本信息和诊断参数。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提供的QUADAS-2风险评估标准对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的报告,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作了正确而深刻的基本总结。如何科学全面地把握这十四年伟大实践的本质特征?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四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另外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的游
“第15届全球标准合作大会”近日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已经明确将信息网络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在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被列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科学探究强调以物理概念和思维为基础的“做”,而“做”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探索。俗话说,“数理不分家”,数学思维方法是探索物理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维度。然而在高中教学中,数学与物理教师各自为战,物理教师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点以及相关实验的教学,明显被忽视与物理联系密切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的应用。因此在高中物理物理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