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视角下《呼啸山庄》的汉译比较研究——以方平和杨苡的译本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1847)是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的长篇小说,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是一部爱恨交织的著作,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迄今为止,大量的学者研究过《呼啸山庄》,他们有的就作品本身进行研究,有的对汉译本进行研究。说到已有的汉译研究,大都是从目的论、功能对等论、归化异化、女性主义意识、译者主体性、文本分析模式、多元系统论、语篇分析等角度出发的。鉴于此,笔者试图从翻译美学的视角对这部作品的汉译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翻译美学是传统美学译论在当代的新生,它通过扬弃和继承,对传统译论的精华进行拓展并加以科学化改造,从而使之具有新的理论活力,足以解决新的应用课题。”(刘宓庆,2011:15)  在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中,翻译的语言美所涉及的内容有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其中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次,非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包括情、志、意、象。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形式系统美学成分。本文选取的是方平先生和杨苡女士的译本。  本文以翻译美学中语言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为依据,结合充分的实例,首先赏析原文的美学价值,然后比较《呼啸山庄》的两汉译本并分析汉译本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意蕴。笔者发现,总体而言两译本都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美学元素,不过杨苡女士的译本在这方面要稍胜一筹。  通过本研究,一方面,把翻译和美学相结合,符合翻译学跨学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拓宽了对这部作品汉译研究的视角,使汉译研究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和品味汉译本如何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论证了翻译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有效阐释力,促进其汉译本日臻完善,有助于这部小说得到进一步推广,从而更加肯定翻译美学在汉译当中的指导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华裔美国文学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其中,黄玉雪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足以说明她在早期华裔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更是
影评是电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观众观影选择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同时也是电影人、学者和影迷解读和评价该电影的依据之一。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中西电影文化的交流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