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各国都在致力于改进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等方面的变革,因而也在广泛地进行着课堂管理变革的尝试。这些变革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课堂的真实意义得以大大拓展。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第二阶段的结束,去年秋天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实际上,新课程推进的主战场应该是日常的、平凡的课堂。前期做的大量工作,也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作为教学的最基本、最常见、最细小细胞,如果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新课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只能外在于学校,外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为。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检验新课程是否落到实处的最根本的标准。人们对课堂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场所,而是一个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一种互动的、充满生机的系统整体。因此,研究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课堂的基本概念入手,贯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阐述了一种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建构的设想。在这种新课堂中,对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与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分析了课堂的功能以及影响课堂功能的制约因素,阐述课堂的生命观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课堂也就成了学生成长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提升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地方。新课堂的建构着重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分析课堂的空间建构,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新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且是民主的、平等的互动过程。教师的课堂行为必须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也是新课改的一个要求。引导学生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构建这样一种新课堂,要对传统课堂管理中课堂行为进行重新思考,摈弃那种过于行为控制的模式,因为这种旧的模式是通过加强教师的权威和效力来保证课堂秩序的,这种单向的运作模式阻碍着新课改的推进,而且使课堂成了一个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局面,它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使之缺乏创造力。为此,教师要学会和学生沟通,形成一种整体认同感,对于传统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问题,通过师生双方行为的分析,引导学生纠正不良行为过失,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参与管理课堂,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全面的、民主的新型师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