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乐园式的叙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陀把人人向往的伊甸园置换为自己的果园城,对于都市的丑陋险恶,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来抵抗现代文明的侵蚀,乡土只是短暂停留的驿站,更重要的是追寻心灵上的故乡,所以对于家园这个伊甸乐园式的追寻是贯穿于人类生命的始末。第一章主要是写师陀笔下的“果园城”,他把伊甸园的实现场所置换为自己的家乡,不仅是因为作家的乡恋情结,同时也是对人类最初梦想的复现。第一节梳理一代代的作家都在讲述着类似的神话,失乐园沉淀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潜伏在人类思想深处。第二节是时代风雨中城乡的变奏,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相互冲突与反差,使人们感受到现代化进程带来文化深处的隐忧,流露出对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的惋惜和对现代化进程深刻反思。第三节主要是写人类对失去乐园的失落和对复乐园的追寻,乐园对于人类有永恒的诱惑力。第二章是写衰败的“果园城”,风雨侵蚀下的生命与爱情。第一节是委顿的生命,果园城不再是桃花源世界中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其乐融融的伊甸乐园,有的只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疏离,处处荡漾着大地母亲——土地的哭泣哀怨之音。第二节是变质的爱情,美好的爱情终究抵制不住势力的压挤和金钱的诱惑,外来文明和现实的压力使得一些乡村儿女们的感情和爱情发生了变异,同时他们的品质和灵魂也逐渐失去原来的质朴。第三节是走出“果园城”,寻找生命的“圣杯”。离开“果园城”,重新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就像是寻找圣杯,物理空间的位移及精神的苦旅,使寻找圣杯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实指的东西,同时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圣杯”。第三章是原型观照视野下的果园城,第一节主要介绍作为文化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理论,第二节列举师陀小说里主要的形象原型、情节原型和心理原型。第三节是探寻失乐园主题的原因以及给人们的启迪。原来人们在不自知不自觉情境下的精神乐园开始瓦解,开始对封建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劣根性进行激烈批判与否定。
其他文献
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新世纪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实施教学是非常重要
和声、复调、配器是多声部音乐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旧的多声部音乐写作教学体系,比较注重以传授技术为中心,更多地偏重材料、技法、规则、形式和结构的讲解,而常常会
<正>每一个软弱涣散基层组织都有自己的"病症",不能"一张方子治百病"。相关专家建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已成为抓基层党建的一项重点工作,涌
期刊
4月28日,嵩县纸坊乡台上村村民申琪琳家的新房里摆着宴客用的桌椅板凳和锅碗盘碟,他正忙着为儿子五一节结婚做准备。说起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他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