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碎叶病是由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 CTL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柑橘病害,1962年该病由Wallace和Drak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发现。CTLV主要通过机械、嫁接和汁液摩擦传播,也可种子传播。它能引起枳及其杂种作砧木的柑橘树嫁接口不亲和,叶片黄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植株死亡。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采用茎尖嫁接和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脱除,通过培育无毒苗木加以预防。关于温度处理、茎尖嫁接处理和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脱除CTLV已有报道,也有文献报道变温组合条件脱除CTLV,但是缺少研究恒温条件下柑橘植株的CTLV含量和温度处理对柑橘嫩芽的CTLV含量的影响数据,也缺乏短时间变温对脱毒效果和茎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RT-PCR来研究恒温条件及变温条件对茎尖中CTLV含量变化并通过茎尖嫁接比较其对脱毒效果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恒温条件处理对柑橘甜橙植株叶片中CTLV含量的影响光照10N黑暗14h条件下,25℃、30℃和35℃分别处理30d后,甜橙老叶中CTLV的含量分别出现少量增加,下降,显著下降,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推移,病毒受到抑制或发生转移。(2)恒温条件处理对甜橙植株嫩芽中CTLV含量和脱毒效果的影响25℃处理10d和24d时,嫩芽和嫩芽旁侧老叶中都检测到CTLV,嫩芽前五叶中第一片叶CTLV含量最低,处理24d时的嫩芽前五片叶CTLV含量略低于10d。30℃处理24d时,嫩芽前五叶中第一片叶的CTLV含量低于后四叶。35℃处理10d时,嫩芽前五叶末检测到CTLV。25℃、30℃和35℃处理结果比较发现,25℃嫩芽的前五叶CTLV含量高于其他2个温度设定,30℃处理嫩芽效果好于25℃,起到抑制CTLV作用,35℃处理甜橙嫩芽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不到CTLV。上述恒温条件下,25℃和30℃的脱毒率极低,但其茎尖嫁接苗成活率高。35℃处理,脱毒率高,但茎尖嫁接成活率低。35℃处理甜橙嫩芽的脱毒效果最好。(3)变温条件处理对甜橙植株嫩芽中CTLV含量和脱毒效果的影响常规热处理(40℃ 10h/30℃ 14h)甜橙植株30d时,嫩芽第一、二片叶未检测到CTLV,嫩芽旁侧老叫CTLV含量高于嫩芽前五叶CTLV含量。40℃4h/25℃4h处理甜橙植株30d和50d时,嫩芽前五叶中第一片叶未检测到CTLV,且嫩芽旁侧老叶都检测到CTLV。40℃ 4h/30℃4h处理甜橙植株30d时,嫩芽第一、二片叶未检测到CTLV,处理40d时,第一、二、三片叶未检测到CTLV。常规热处理茎尖苗发芽数少,发芽率低,热处理时间长,40℃ 4h/25℃ 4h和40℃ 4h/30℃ 4h条件处理甜橙嫩芽发芽数多,发芽率高且脱毒率也高。后两种变温条件相对于常规热处理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