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远大目标,但是,贫困却成为实现这个目标旅途中最大的障碍,也成为现今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议题。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同贫困进行战斗,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同贫困展开坚决的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反贫困史上的奇迹,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反贫困理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本文梳理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的来源、内容和特质,并结合反贫困的最新发展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我国当下反贫困的可能性进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后,指出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提出无产阶级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在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列宁根据俄国国内的贫困状况,探寻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基础上建立起的社会制度摆脱贫困的方法策略,提出发展生产力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列宁反贫困思想的指导下,与新中国的贫困问题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留下了宝贵的反贫困经验。改革开放后,党的几代国家领导人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反贫困战略和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反贫困理论。这些反贫困理论以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反贫困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反贫困发展态势为实践基础,将共同富裕作为其终极目标,又实事求是制定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既坚持党的领导,又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既重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又自觉运用辩证法。正是在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反贫困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目前还有4000万贫困人口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认清现状、冷静分析、沉着应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在反贫困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我们更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借鉴以往反贫困的经验教训,寻求新时期反贫困工作的出路和发展前途。本文基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群众反贫积极性的提高和发挥以及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三个视角,探讨了目前我国反贫困工作的可能性进路,旨在为我国反贫事业贡献一丝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