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0《外国文艺》译介与文学观念的变革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do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文艺》杂志创刊于1978年,恰值中国当代文学变革之际。在“译介西方当代文学”作品于政治上转为合法之时,杂志最早开始大量地、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当代文学作品,而其中大部分的翻译作品属于文革时期以及“十七年文学”期间被批判的、不允许公开出版的作品,而也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特定文学语境下形成的“西方现代派文学”这一概念所指涉的外国文学的主干。1978——1980《外国文艺》的译介活动为国内的专业文学工作者和文学批评家构建了西方当代文学的图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西方现代派文学”资源对中国的当代文学产生了剧烈的冲击,进而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走向。本文通过分析1978到1980年间《外国文艺》编审的构成、翻译家构成、编审与翻译家的关系、译介的倾向以及译介的策略来考察杂志对译介活动的组织作用及其对翻译文学的塑造功能;考察《外国文艺》作为文学话语的阵地对文学观念变革的推动。本文以一定时期的一本外国文学杂志为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翻译文学在整个多元文学系统中的变动及对本国文学的影响。论文的绪论以对一种观点的质疑发端,指出当代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变革,其原因不能简单地归于“文学观念的变革”,而应细致地分析促使文学观念变革的因素及变革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点明了本文的写作价值和意义。论文的第一章是总体介绍,分析了《外国文艺》创刊时的文学语境和杂志的基本特点,为后面的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第二章是对杂志在译介活动中主体性的分析,突出了围绕杂志所形成的编辑和翻译家群体对翻译文学形成的作用;第三章是对杂志译介倾向性的分析,译者通过对译介作品的选取的对译介作品的初步评价,初步形成了此时期的翻译文学,它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倾向,而这与80年代文学界的人道主义大讨论有着很大的关系。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外国文艺》杂志是重要的文学话语阵地,它通过组织翻译而塑造着翻译文学,这一时期的翻译文学又借外国文学研究者的进一步阐释,深深地影响了当代文学的进程。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由政治社会进入经济社会的历史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促使了人们各种思想观念的调整与改变。一部分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
近十年来我国对师生关系的研究,观点多样,主要有:师生应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这是占主要地位的观点;教师主导下的民主、平等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师生之间不应是
O2O模式的标准作业流程主要步骤是基于互联网的O2O网站,线上用户通过在线支付,确认支付后到现实的实体店接受服务,O2O网站要有数据实时处理能力,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膜生物反应器是由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新型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本文就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况条件理论了研究,并对其工
东西的小说既不粉饰现实,也不追赶潮流,它像一把锐利的解剖刀,透过五彩生活的表象,揭示了被遮蔽的真实,这是一种“生存境况”意义上的真实,而非“仿真”书写意义上的真实。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规划就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进行干预与管理,使语言文字更好
随着我国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在考虑行车安全性的同时,行车舒适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公路线形设计主要是以汽车行驶理论为依据,只考虑了汽
王鹏运(1849——1904),字佑遐,自号半塘老人,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清同治九年(1870)中举,后应进士不第。历官内阁中书、侍读学士、江西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等10余载。戊戌
采用分级渗碳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了TiC微孔陶瓷,研究了微孔陶瓷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钛合金的渗碳热力学,建立了分级渗碳扩散模型,并对微孔陶瓷进行了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