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之一,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虽然英语中也有存现句这一句式,但与汉语存现句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存现句时因受母语存现句的影响,经常说出与汉语存现句不符的句式。我们觉得有必要加强汉语存现句的研究,原因有三:①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汉语存现句时,大多注重其本体研究,而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的人不多;②存现句是汉语特殊句式,使用频率高,运用范围广。③由于汉、英存现句之间差异较大,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存现句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现象。可见,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偏误现象,我们不仅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研究中我们发现,“有”字句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掌握得最好的句型;“在”字句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型之一,其掌握程度略差于“有”字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对“是”字句语义缺乏了解,容易用“有”代替“是”,混淆“there be”与一般动词语义,偏误率较高;就句型难度来说,“动词+着/了”句在使用过程中的难度比例相对较高。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习得存现句的偏误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偏误的类型主要有:遗漏、误加、错序、误用、回避等。这些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学习语境的影响等。我们建议教材在初级阶段只讲解“在”字句和“有”字句两种句型,同时标明二者的不同及注意事项。中级阶段的教材应重点呈现“是”字句,教师也应当详尽地讲解“是”字句这个句型的特点,同时应提醒并帮助学生注意它与“有”字句、“在”字句的区别与联系。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对汉语存现句有一定的掌握,应强调段落或篇章中的汉语存现句教学,特别是隐现句教学,教师应让学生对存现句独特的表义功能及语用条件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