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以赣州市为例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c102726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是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非农建设用地逐年递增,城镇规模不断扩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同时,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好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协调土地利用中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社会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本文以赣州市为例,阐述了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探讨与解决这些问题紧密相关的原理和原则;然后从这些原理和原则出发,提出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方法与思路;最后结合赣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科学内涵进行了说明,对优化用地的理论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对赣州市市情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分析了该区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的各种问题。  第四章:根据目前赣州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和采用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析。  第五章:从影响赣州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相关因子,特别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出发,用定额法和趋势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包括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等建设用地的现状、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和用地规模进行了分析与预测。进而与赣州市十一五规划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的对预测方案进行优化比较,确定优化结构方案。  第六章:优化布局研究是在优化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遵循“宏观—中观—微观”的顺序,根据总结的基本布局原则确定针对赣州市实际的具体布局原则,然后区分不同地类确定具体的布局方案,给出各地类的主要分布范围。  第七章:从“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相挂钩”的角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从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的角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自己建议和对策。  最后,本文得出了一些结论,以及对本文内容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其他文献
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活动长期发展过程中旅游者空间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加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的研究,对于区域旅游的发展、避免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竞
本文的研究区为济南南部的玉符河流域,把水系和流域地貌研究的定量方法和地貌野外调查方法结合起来,对玉符河流域的水系结构、地貌特征、地貌发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取得了长足发展,铁路、公路、管道、水上、航空运输业投资额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投资在全社会国定资产投资总额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但
本文以空间数据中心的建立实验为立题依据,探讨了基于缓存的空间数据发布与共享模式。利用关系数据库(RDBMS)存储空间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采用客户端缓存技术,提高对空间数据
生态文明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对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和公认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本研究首先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