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传统医学的精华,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中药及复方中的化学成分复杂、体内作用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因此对于其作用机制、体内生物转化及代谢过程的研究也就成了无的放矢。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已成为严重制约中药发展的“瓶颈”,不仅导致中药及复方缺乏可靠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数据,而且不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最终造成我国中药的出口率低、市场竞争力薄弱。因此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田代真一提出了“血清药理学”与“血清化学”的观念以来,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方兴未艾。血清药物化学认为,中药中虽含有众多成分,但只有被吸收入血的成分才能产生作用。传统中药多为口服给药,口服给药后药物成分无论经过消化道直接吸收或经消化分解成代谢产物或经肝微粒体酶代谢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其有效物质必须以血液为介质输送到靶点从而产生作用。因而给药后的血清才是真正起作用的“制剂”,血清中含有的成分才是中药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血清药物化学是以整体动物和复方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思路符合中医中药的整体协同作用的观点。本论文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分析手段研究麝香保心丸的体内作用物质基础。HPLC-DAD-ESID、HPlC-DAD-ESI-MS/MS以及GC-MS等多种成熟的串接技术的运用为麝香保心丸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LC-MS/MS及GC-MS的方法对麝香保心丸复方中所含的主要化合物进行了分析,为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提供了色谱方法。由于麝香保心丸中既含有挥发性成分也含有非挥发性成分,所以本论文联合运用HPlC-DAD-MS/MS和GC-MS技术对麝香保心丸中主要成分进行定性研究。通过对HPlC-DAD-MS/MS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共鉴定了包括人参皂苷、蟾蜍甾二烯、胆酸等多类成分在内的47个主要化合物。GC-MS产生的数据则通过NITS05数据库进行检索,共鉴定了49个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HPLC-DAD-MS/MS和GC-MS分析条件的建立及主要化合物的分析鉴定,为下一步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已建立的HPlC-DAlD-MS/MS和GC-MS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实验通过优化麝香保心丸的给药剂量和血清前处理条件,建立了麝香保心丸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运用HPLC-DAD-MS/MS方法对麝香保心丸提取液、给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进行对比分析,从含药血清中共检测到25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的17个原型入血成分及3个代谢产物。同时,采用GC-MS方法分析对麝香保心丸提取液、给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进行对比分析,从含药血清中共鉴定出6个原型入血成分及4个代谢产物。在这些入血成分中,大部分化合物都已经证明对心血管疾病有相关的治疗作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基本明确了麝香保心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本论文根据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结果,采用HPlC/DAD/ElSD联用技术对麝香保心丸中8个主要的原型入血成分(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多成分定量研究。通过对多个药效成分的同时定量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麝香保心丸的质量标准而且使该制剂的临床药效的稳定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为复方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课题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整体动物和复方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麝香保心丸在大鼠血浆中的入血成分,基本阐明了麝香保心丸的体内作用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其它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示范。麝香保心丸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为进一步揭示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