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生菜为主的叶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ClO2)和臭氧为消毒剂和保鲜剂,研究了蔬菜品种、清洗方式和消毒工艺等对净菜品质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优化的处理方法和条件。研究结果可指导叶菜类净菜的加工。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筛选出较合适的蔬菜品种,考察经过洁净清水清洗后八种蔬菜在保藏过程中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由微生物、感官品质及理化指标(失重率、维生素C、叶绿素)结果可知,生菜营养价值较高但品质较难控制,最终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2、为研究清洗条件和方式对生菜品质的影响,测定清洗过程中不同时间、方式、温度及脱水工艺下相关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清洗时间越长、温度越低,越能有效降低生菜的微生物数量;间歇式多级清洗的效果明显优于连续清洗;离心脱水60s可有效提高后续的消毒效果。适宜的清洗方案为:生菜经预洗后进行低温(10℃)二级震荡清洗,每次60s,洗后离心甩干60s再进入消毒阶段。3、为研究ClO2消毒条件对生菜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以菌落总数为指标得出最优消毒工艺,对用该工艺处理的生菜进行品质研究并监测残留余氯含量。由正交试验得出影响次序为:浓度>时间>温度,最终选取的最适宜消毒工艺为:用含有效氯浓度为100mg/L的ClO2消毒剂按1:10浸泡固液比浸泡消毒5min,浸泡液温度为25℃,此时生菜品质得到很好的控制,且余氯浓度符合限量标准(<3mg/L)。4、为研究臭氧消毒条件对生菜品质的影响,分析臭氧水的特性并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相关品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臭氧水对生菜表面的微生物有显著的杀灭效果,感官得到改善,部分理化指标在不同程度得到较好的控制,且浓度的作用比处理时间更为显著。综合整体考虑,适宜的臭氧处理条件为:1.56mg/L臭氧水浸泡6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