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发展进程已经步入了加速发展时期,逐渐走向健康全面的发展方向;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出现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自1978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快速的经济发展所延续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恶化,使得城市化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极大地反差。因此,研究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有助于协调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不同步发展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国内外研究背景出发,辨析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概念,对相关概念以及基本理论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和论述。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统计和计量分析相结合,运用协调度模型评估的方法,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山西域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界定了城市化、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并对耦合关系做了详细阐述;概述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土壤类型四个方面介绍了山西省的概况,从两个视角概括了山西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并根据现状总结出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构建了山西省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建立了协调度模型,综合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关系。第五章从和谐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强化协调发展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对上述结论做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