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是肺组织中表达最丰富、信号最强烈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约占50%),主要由I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气道clara细胞合成和分泌,有维持肺泡稳定性、抗炎杀菌以及调节免疫等功能。在正常条件下,SP-A可以避免烟雾、粉尘、油烟、微生物等各种危险因素引起的肺损伤和肺感染,保护肺组织的作用。肺组织中SP-A表达越多,维持肺内稳态和抵御炎性损伤的能力越强。促进SP-A的表达合成,对保护肺组织有重要意义。作为呼吸科常用药的氨溴索和布地奈德能提高内源性SP-A表达。术前肺保护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肺功能与肺组织中SP-A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探讨术前肺保护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SP-A表达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入组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对照组和肺保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肺保护组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给予1周术前肺保护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肺保护治疗药物包括氨溴索、多索茶碱、布的奈德、异丙托溴铵等,用便携式呼出冷凝液收集装置收集入院及术前呼出气冷凝液(EBC)并复查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EBC中SP-A的含量。术中快速收集肺组织标本,距病灶5cm以上取大小约1cm3肺组织2块,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肺组织SP-A水平。术后予以相关康复治疗,如有并发症及时处理,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情况,按照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进行术后并发症分析。比较两组之间肺组织SP-A表达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肺保护组中肺组织SP-A水平高于对照组(1.05±0.21 vs 0.9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保护组术前EBC中SP-A含量较入院时提高[(5.51±1.48)ng/L vs(4.99±1.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EBC中SP-A含量与肺组织中SP-A水平呈正相关(r=0.460,P<0.01)。3.经肺保护治疗后,术前肺功能指标FEV1、FEV1%、FEV1/FVC、FVC、FVC%较入院时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入院EBC中SP-A含量同入院肺功能中的FEV1%呈正相关(r=0.343,P=0.007)。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9.2±3.1)d vs(11.6±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前肺保护能提高肺组织中SP-A表达含量。2.经过术前肺保护治疗,术前EBC中SP-A含量较入院时提高,与肺组织中SP-A变化趋势一致。3.术前肺保护能够改善肺功能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4.术前肺保护在术后并发症及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并未体现出统计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