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高速公路因其高效、灵活等优点成为该地区主要交通方式,选取可达性指标对高速公路网发展进行评价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京津冀地区土地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该地区士地类型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高速公路网对土地类型影响,对统筹地区发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内的北京,天津,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石家庄,邢台,邯郸13个行政区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年和2013年高速公路可达性和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本文以最短路径模型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京津冀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数据,选取最短可达时间和加权可达时间两个评价指标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可达性普遍提高,但提高程度空间分布不均匀;高速公路可达性呈现以北京——廊坊——天津为中心向外围减弱的空间格局。加权可达时间指标的相对可达性系数比最短可达时间指标的相对可达性系数更加分散;以高速公路路网发展为基础,综合考虑地区人口,中、南部城市相对可达性有所降低。选取2000年和2013年共34景TM影像作为数据源,数据覆盖整个京津冀地区。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提取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京津冀地区和高速公路缓冲区土地类型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植被和建设用地变化显著,很大一部分地表植转换为建设用地;水域面积比例较小,呈减少趋势;其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提高,侧面反映出以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影响。受高速公路影响,缓冲区地表植被、建设用地、水域的变化速率比整个地区变化速率快,土地类型间的交换比全区更加频繁。缓冲区内扰动程度比整个研究区域剧烈,地表植被、其他用地的分散化、破碎化程度比全区高,建设用地聚集程度比全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