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宣传思想、公民道德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落脚点就是公共空间,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进行了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公共空间,是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者”、“传承者”、“教育者”、“服务者”,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公共空间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包含着多种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教育性、政治性,一般属性包括主题性和价值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抽象性和具体性、时间性与空间性、外显性与内隐性,对民众具有重要的规训作用、教化作用和服务作用。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规模发展、空间建设、功能发挥、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存在着供给不足、品质不高、公共性不够、教育功能弱化、同质化、地位边缘化、商业化、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非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存在着被整体遮蔽、形式化、内容抽象空洞、功能标签化、手段单一化、管理松散化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思想文化因素和管理因素。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建设,就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生产,其生产的本质是国家意识形态战略的空间展示、生产关系的澄明与延续、政治统治的延伸与拓展,生产过程中应坚持系统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可达性原则、融合性原则,从国家层面、城市层面、社区层面进行科学布局。同时,还要加强再生产,再生产的本质是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隐性化及公共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再生产过程中,应推进空间创意产品产业化、挖掘空间教育资源、创新现代化的表现手段、强化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形象,采取具体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交通性公共空间、市政性公共空间、商业性公共空间、生活休闲性公共空间、宗教性公共空间并实现融合式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在公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营造和管理。空间营造的路径包括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事件、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符号、构造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意象三个方面。空间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场所、活动、人员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管理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实践提供了行动准则和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