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探讨阿帕替尼导致蛋白尿的发生率及对24hUPr、UACR、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足盂蛋白(Podocalyxin,PCX)的影响。2.探讨扶正消浊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阿帕替尼导致气阴两虚湿浊瘀阻型蛋白尿的临床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一: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4月于我院肿瘤科、消化科住院及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的尿常规尿蛋白、24hUPr、ACR的变化,治疗前、治疗4周PCX、BUN、Scr、eGFR的变化。临床研究二:2017年5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肿瘤科、消化科住院及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研究过程中共脱落3例,最终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厄贝沙坦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扶正消浊汤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尿蛋白、24hUPr、ACR、PCX、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的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临床研究一1.对尿蛋白的影响:治疗2周、4周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是26.66%、43.33%,24UPr、ACR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对PCX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治疗4周与治疗前血浆PCX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肾功能的影响:治疗前、治疗4周患者BUN、Scr及eGFR经配对t检验,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二1.蛋白定性变化:每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尿蛋白定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UPr、ACR变化:每组治疗前后24UPr、ACR水平的差异,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UPr、ACR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X变化:每组治疗前后PCX水平的差异,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CX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蛋白尿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蛋白尿的有效率分别是87.50%、71.87%,经Wilcox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8.75%,经Wilcoxon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的差异,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KPS疗效及积分比较:两组KPS评分疗效差异,经Wilcoxon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的差异,经Wilcoxon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KPS评分水平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肿瘤疗效评价:治疗组、对照组肿瘤评价疾病控制率分别是62.50%、56.25%,经Wilcoxon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服用阿帕替尼的患者PCX、24hUPr、UAC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表明蛋白尿是阿帕替尼不良反应之一,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可能参与了阿帕替尼所致蛋白尿的发生。2.扶正消浊汤联合厄贝沙坦可降低阿帕替尼所致气阴两虚湿浊瘀阻型蛋白尿患者的尿蛋白,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抗血管靶向药物所致的蛋白尿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