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以12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连续干旱的试验方法,结合温室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干旱及复水后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在苗期理化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萌发期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0.2MPa、-0.5MPa、-1.0Mpa)处理下,种子发芽率的变化。并对12个品种进行抗旱等级分类,得出结论如下: 1 PEG处理下,除优异和解放者的相对发芽率在轻度胁迫下出现小幅上升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一定干旱程度下,种子的相对发芽率随胁迫程度的增大而下降。中度胁迫时测定草地早熟禾抗早性较为适宜。 2 水分胁迫使草地早熟禾的植株生长率在整个干旱阶段呈下降趋势,干旱程度越大,植株生长越慢;根干重随干旱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根量与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有关。 3 叶片相对含水量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而减小。不同品种早熟禾叶片在不同胁迫处理阶段内(7d、14d、21d、28d),其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均随离体时间(2h、4h、8h)的延长而增大,其中干旱14d,叶片离体2h的失水率变化较大,品种间有较大差异。 4 12个草地早熟禾品种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与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均增加,且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与干旱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脯氨酸含量(Pro)变化可作为衡量草坪草抗旱能力的生理指标;逆境下,植物的叶绿素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胁迫加重到一定程度时则表现为下降。处理条件下,供试草地早熟禾叶片中的POD含量相对于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干旱时间越长,活性越大。干旱初期CAT活性受诱导,有些品种在7d、14d时表现出活性高于对照,但处理比对照增加的百分率在整个过程呈持续下降趋势。 5 多数品种在萌发期与苗期的抗旱能力表现相差不大,但有些品种在这两个时期的耐早性也不一致,如巴林在萌发期耐旱性较差,在苗期却有较好的抵御能力;纳苏、康尼在萌发期抗旱性良好,在苗期却表现一般。这说明,同一品种的早熟禾在不同生育期的抗旱能力有可能不同。 6 综合12种草地早熟禾萌发期与苗期耐旱能力,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结论:一级(相对抗旱):新优异、公园、橄榄球、歌来德、康尼、优异;二级(中等抗旱):纳苏、解放者、巴林:三级(相对敏感):蓝月、抢手股、新歌来德。
其他文献
2006年,Takahashi和Yamanaka将四个诱导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导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而获得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干细胞,称之为“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
在小鼠以及地方品种母猪上研究表明,PRLR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对所研究动物的母性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阐明PRLR基因与母猪母性行为的关系。本实验扩大所研究的品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