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是我国优秀的剧作家,也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的《雷雨》《日出》等作品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雷雨》是曹禺创作的第一部话剧,1934年7月由巴金推荐在《文学季刊》第3期上发表,立刻在文坛上引起了轰动。《雷雨》的发表标志着我国话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创作的成熟。考察《雷雨》的创作和演出,笔者发现“主仆之恋”是剧作中的重要线索与主题情节,曹禺分别从周朴园和梅侍萍之恋、周萍和四凤之恋、周冲和四凤之恋这三对主仆恋情出发,把周、鲁两家前后30年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相互交织在一起,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地论述与阐释。这样的“主仆之恋”并非简单的巧合,而在某种程度上是那个时代悲剧人生的高度浓缩。《雷雨》中所描写的三对“主仆之恋”的悲剧性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当时客观的时代和社会矛盾所导致的。《雷雨》中三对“主仆之恋”的悲剧性暴露了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必将走向崩溃的结局,它警示我们:封建主义和旧社会的黑暗统治必然被推翻,五四以后的中国社会变革虽然举步维艰,但追求光明和自由,探索新的人生,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自由。本文以“主仆之恋”作为聚焦点,从四个章节进行阐述分析:第一章绪论,首先论述本选题的研究价值、本选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论述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和预期目标;第二章论述《雷雨》中的“主仆之恋”及其典型意义,首先论述作为一种恋爱模式的“主仆之恋”,进而过渡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主仆之恋”,最终落脚到《雷雨》中的“主仆之恋”及其典型意义;第三章着重论述《雷雨》中“主仆之恋”的三种模式:第一对周朴园和侍萍——“主仆之恋”的始恋终弃模式,第二对周萍和四凤——“主仆之恋”的自由恋爱模式,第三对周冲和四凤——“主仆之恋”的单向暗恋模式;第四章主要论述《雷雨》“主仆之恋”的悲剧性和时代性,分别对三对“主仆之恋”进行纵深的历史分析;第五章是结语,最后说明《雷雨》的经典价值,在于它所描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而在根本上揭示了一个人类生存的困境,表面上人们是为情所困,实质上是各人都受到自身人性误区的局限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