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破产可撤销行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全体债权人的清偿利益能够得到公平地实现是破产法所强调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破产法创设了破产撤销权制度,对债务人于破产程序开始前的法定期间内所实施的损害债权人清偿利益的行为进行规制,依靠破产撤销权溯及既往的效力,使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在破产分配前达到价值的最大化,依破产清算程序将破产责任财产公平地分配给债权人,使全体债权人的利益都能得到平等的保护。但破产撤销权制度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取决于破产法对破产可撤销行为的立法规定是否完善。因为,破产撤销权以破产可撤销行为为追溯对象,破产管理人只能对法定的破产可撤销行为行使破产撤销权。但是,我国破产法在破产可撤销行为的立法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破产法在列举各种破产可撤销行为时,没有就各种破产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时也没有关于概括规定破产可撤销行为的兜底条款,而这就会给债权人、破产管理人、及法院在认定行为的破产可撤销性上带来困难,尤其是可能发生因列举不全面而导致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无法撤销的后果,从而严重限制破产撤销权功能的发挥。因此,对破产可撤销行为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破产可撤销行为概述。第二章为破产可撤销行为的类型化分析及其在各国破产法中的立法考评。第三章为破产可撤销行为对破产撤销权的作用分析及适用排除。在第一章,本文对破产可撤销行为相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其一般构成要件进行分析。本文从破产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破产可撤销行为的内在含义及其构成要件。在分析总结了其他各国的破产法对于破产可撤销行为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破产可撤销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通过分析论证,我国立法可从理论上抽象出一些共同的构成要件,或是将破产可撤销行为区分为不同的行为类型分别进行规定,对其法律含义及其构成要件加以明确界定,以完善我国破产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第二章,为破产可撤销行为的类型化分析及其在各国破产法中的立法考评。由于我国破产可撤销行为以列举的方式规定数量有限的几种行为,势必会极大损害债务人的利益,限制破产撤销权功能的发挥。本文结合我国破产法实务,对破产可撤销行为几个类型进行了法律含义界定,并主要以日、德立法为例进行立法考评。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立法情况比较分析,总结了我国破产可撤销行为的立法,认为我国应该对破产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规定。第三章为破产可撤销行为对破产撤销权的作用分析及适用排除。本文通过对破产可撤销行为对破产撤销权的地理定位和发挥功效作用的分析,以强调立法规范破产可撤销行为的重要性。从我国的立法规定看,只对债务人对个别债权人的到期债务进行清偿的行为设置了撤销权适用的例外,本文通过对英、美立法适用撤销权例外情况规定进行了分析,设计我国破产可撤销行为立法排除适用破产撤销权的例外规则:一是考虑债务人是否对债权人构成实质上的损害;二是债务人行为时各方当事人是否主观善意,允许债务人享有善意的抗辩权。主要对我国破产可撤销行为适用破产撤销权的例外规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促进我国破产可撤销行为的立法完善。
其他文献
组织公平感是衡量组织综合管理水平、体现其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指标,组织承诺水平则表明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投入和忠诚程度,是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因素。国有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是因为收入不平等不仅会造成社会公平的缺失,而且悬殊的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会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由于
在中国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低迷的情况下,人们最为关注的改革命题是怎样来实现国企的脱困,至于利润分红问题尚没有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一方
关注教育学的发展是教育学工作者的普遍心向。考察近年来我国教育学发展的情况,对教育学学科地位的质疑、实然与应然之间的矛质、意识形态化、基本理论薄弱、工具理性化、自
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帮助我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由于中小企业板在交易、信息披露、企业的生命周期及企业最终控制
基于探索新能源、挖掘光电转换功能新材料的目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新能源及光电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从当前新能源材料研究工作者热衷于探索的领域之一——有机光电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IPO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日益受到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代理理论,IPO公司的代理成本越高,越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美英等发达国家学者的实证
在不确定性和变化日趋剧烈的全球市场上,如果一个公司想充分利用有利的未来投资机会,对竞争者的威胁做出恰当的回应,并减少市场的不利变化所带来的损失,投资项目的适应性至关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项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随之而产生的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和大量职业项目经理的出现。作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
日本人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日本式的默契、模棱两可、委婉和暧昧,那么,在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的今天,日本是否也应该适应国际上通用的表达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