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商务合作协议作为确定合作双方权责划分、损益共享的正式法律文件,其重要性日益突显。签订协议的双方为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为了体现对等原则,往往需要将以一方语言签订的协议翻译为另一方的语言。因此国际商务合作协议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此次进行英汉翻译的原文本为《仓库项目音乐活动合作协议》,该合作协议共分为十七条,从合作范围、活动详情和信息、财务和付款、媒体版权以及责任限制等方面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本次翻译实践以彼得·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纽马克强调,在语义翻译中,“译文应尽可能地接近原文的词汇结构和语法结构”;在交际翻译中,“译者有权对原作的逻辑、文字、错误加以改动”。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广泛应用于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本次翻译实践的源语言为英文,在词汇层面上,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可能接近原文的词汇结构,不改变词汇特定的意义;在句法层面上,为更好贴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原句的结构进行调整。因此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理论可指导笔者的翻译实践。本报告以笔者的合作协议文本翻译为基础,以彼得·纽马克的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支撑,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了总结。首先是对翻译项目的简介,包括其背景和意义。其次从译前、译中、译后出发对翻译过程进行介绍。紧接着从词汇和句法的角度出发分析原文本的特征。然后介绍此次翻译所采用的指导理论,包括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发展、两种翻译理论的区别以及该理论指导本次翻译报告的可行性。最为重要的案例分析部分,从词汇层面上讨论了对商务术语、同义词叠用及情态动词的翻译;从句法层面上讨论了对长句、被动句、条件状语从句的翻译。最后为结论部分。本报告从词汇和句法的层面分别介绍了商务合作协议的特征;分析了在不同例子中指导理论对该句翻译方法的选择所起的作用;总结了不同特征的句子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在进行合作协议翻译时,词汇层面上,商务术语可采取直译或词性转换;同义词叠用可采取直译或省译;情态动词可采取直译。句法层面上,长句可采取增译、倒置、拆句和合并;被动句可采取语态转换;条件状语从句可采取倒置或增译。笔者希望本次实践报告能够为其他进行商务合作协议翻译的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