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领域问题的复杂化直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治理被人们当作处理复杂公共问题的有效方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其中的积极探索。但对于封建思想长期影响下的中国而言,公民参与在文化和实践两方面都没有很好的历史积累,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中,公民也没有发挥应有价值和作用,因而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变得十分迫切,而这一问题的起点恰恰是公民参与动机。因此,本文意在研究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中公民参与动机的完善与提升:首先,对公民参与行为和动机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作为理论支撑;其次,梳理社会治理共同体和公民参与主体、行为、动机的逻辑关系,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充分的公民参与动机,既要动机结构完整,又要有足够的激励作用;再次,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公民参与实践的模型。从社区、单位、地方和国家四个层面的公民参与行为分析参与动机,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分析影响公民参与动机的因素;最后,从回应治理需求和引导公民参与两个维度,从公民主体、管理主体和参与环境三个角度探讨提升公民参与动机的可行性建议。本文发现,公民对于自己能够参与的认同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其参与需求未被满足,参与动机上升。当前公民参与的利益动机明显,价值追求也具有激励参与行为的作用,但是公民参与权利本身、公共责任等方面动机十分欠缺,激励作用也不足。本文认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对公民参与动机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虽然公民参与动机处于上升态势,但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多维度的需求。目前,既要对公民参与动机予以保护,来提升公民参与积极性,增加其参与获得感,同时更应对公民参与动机进行引导,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社会治理需要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