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白华(1897——1986),继清末民初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之后中国第二代美学家代表之一。其美学思想在20世纪40年代臻于成熟并产生影响,此后沉寂近四十年,至80年代又隔世复出,90年代中期后在学术界呈“显学”态势。
或许是鉴于宗白华少有直接的美育论述,目前学界对其美育思想关注程度远低于对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从宗先生的美学思想和实践活动来看,宗先生是一位有强烈启蒙目的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美学家,他的美学不同于西方的知识型的体系美学,只停留在科学和理论的层面,而是将审美与人生实践融合在一起。他一生积极倡导艺术的人生观,致力于审美人格的培育,把人的艺术素养的养成、审美人格的生成视为其美学的最终目的,以艺术化或审美化作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建设、中国人生活的最后归宿,从而创立了从审美和艺术来实现人格生成的人格美育体系,其美学的研究实际上是美育的研究。他一生从事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活动,更是表现出了席勒式的美育情怀,当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中占重要位置。
本论文试图以审美人格的现代性生成作为切入点,把宗先生的美学纳入美育的视野加以解读和阐释,对宗先生的审美人格提出背景、审美人格建构的基本内涵、审美人格的范型、审美人格的境界、审美人格生成的美育设计等方面做一深入探究,结语对宗先生提出人格美育思想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