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自然光设计手法初探——以大型博物馆建筑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与自然日益疏远,这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同时,各种光污染充斥在建筑和城市环境中,已经成为客观事实。阳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对于建筑的三大基本要素:功能、构筑和空间,自然光都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自然光是界定空间的要素之一,通过对自然光与建筑空间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建筑及其空间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主要论及建筑艺术方面的范畴,从构图,肌理,氛围等各方面研究如何在建筑中创造自然光影的艺术美。不同于建筑物理专业以建筑照明,光的热效应等建筑技术作为主要内容的研究。 本文从建筑,人和自然光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建筑设计中利用自然光的人文内涵和技术因素。并且以世界建筑的发展史为线索,分析不同时期的典型建筑是如何对自然光进行设计,表现其独特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各个历史阶段建筑与自然光影的内在联系,建筑的自然光设计手法会随着结构和建造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从古罗马时期的圆形天窗到哥特建筑的玫瑰彩窗.建筑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敞。建筑造型和建筑空间的自然光艺术之美在不同时代拥有了不同的内涵。 本文以国内外著名的建筑实例为例,对建筑造型、空间,界面等要素的自然光运用进行典型手法的研究,从而得出建筑的自然光运用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国内的几个大型博物馆建筑的调研,利用自然光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其光影设计的成败,从而进一步验证自然光设计理论的实用性。通过对博物馆建筑的专项研究,探讨自然光运用手法并使其对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消费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带来了众多的变革,而作为建筑学科的研究领域,消费空间是属于当代社会物质环境的一个特定类别,它由物质围合分隔而成(虚拟空间也是由物
20世纪以来,社会、文化、艺术和政治等领域发生着变革,相互作用之下必将引起世纪之交建筑实践的转变,同时建筑技术进步亦为变节提供有力支持。消费社会、大众文化和全球化主导下
在现代城市中,无论基于城市实体空间发展的需求--如机动车道的日益加宽、城市广场和步行街的大力兴建,还是基于城市意象的需求--如标志性、辨识性的强化,作为城市空间节点的街道
农村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继而乡村住宅建设量增加,能源消耗量也迅速增长,同时人们追求住宅的大空间,迫使乡村住宅开间、进深越来越大,层高越来越高。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乡村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伴随而来的各类城市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岛效应就是其中之一,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城市环境数字地图将抽象的城市气候环境数据
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扩展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问题的出现,人们对城市色彩的整体把握也越来越困难。色彩污染、色彩泛滥随处可见。事实证明,对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已经成为城市
中国城镇建设自改革开放已历经30余年,随着国家颁布《新型城镇化规划》,标志我国城镇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时期。为使城镇得到更好发展,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更好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建筑师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建筑对能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以达到生态的目的。本文以对此研究为选题,首先,本文从仿生学的观点出发,并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日益社会化产业化,体育场馆投资多元化、功能复合化,因此体育场馆建设需讲求效益,其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以宜兴体育中心体育馆游
当今社会已经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化为特征的“非物质社会”。文化的转型、消费时代的到来、图像与媒体的充斥等带来了“物质”的弱化与“非物质”的增强,人们已经从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