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常态下,随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创新能力的评价也变得不可或缺,又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与地域特点,所以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评价需要以区域差异为基础,综合考虑地区资源特点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最终为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渠道。就山西而言,自中国社会步入新常态以来,山西创新能力有上升的趋势,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改善创新环境方面均有不错的效果,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建设上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探索下,新材料、煤层气等产业创新驱动也很明显,有效推动了全省产业转型发展。但从整个国家来看,山西省创新整体表现依然位于全国中下游。因此,建立新常态下符合山西特色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和引导其创新发展,有着一定的迫切性。由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需客观评价各地级市间的创新能力,并通过分析找出差距,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对创新、创新驱动理论、区域创新系统及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聚类在创新能力评价上的使用等相关研究,分析了现有不同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山西新常态下的特殊地域环境,综合考虑能源产业面对买方市场格局长期不变等外部压力,创新性将重点产业单独列为考核项,通过赋权构建了符合山西特色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前提下,以聚类为主要评价工具,对2013年山西11地级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对11市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得分进行聚类,将各地级市划分为四类。然后从知识创造、重点产业、企业创新、创新环境支撑能力与创新绩效五项一级指标入手分别对11市展开聚类。在分析不同聚类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对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得分和地区GDP的相关分析,还证实了区域创新能力与GDP呈高度正相关的结论,侧面证明了指标的实用性。文章最后以五项一级指标聚类为切入点对山西省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