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被特征对放牧干扰的响应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mpham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蒿类荒漠既是新疆春秋牧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草地退化的前沿,对新疆季节畜牧业发展和维维护脆弱生态系统具重要作用。新疆是我国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主要分布区,但由于受超载过牧、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草地已成为新疆草地退化的重灾区,亟待恢复治理。本文探讨放牧过程中建群种个体、种群及其组成群落的响应,对理解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退化演替机制、开展草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连续三年,通过不同放牧处理下(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该荒漠草地的建群种伊犁绢蒿个体表型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组成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及其数量特征的测定,从个体-种群-群落三个角度明确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被对放牧响应的年际、月际间变化及总体一般规律,筛选放牧响应敏感指标,探讨敏感指标间相互关系,最终阐明伊犁绢蒿种群对放牧干扰的响应策略,丰富和发展放牧管理理论,为理解荒漠草地退化过程、完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放牧影响植物个体表型特征(构件特征)放牧降低伊犁绢蒿冠幅面积、根颈长、根颈直径以及根长。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伊犁绢蒿冠幅面积、根颈长和根颈直径的响应速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在同一放牧强度下,随着放牧年份增长,伊犁绢蒿冠幅面积减小,放牧后伊犁绢蒿株丛呈现小型化趋势。放牧促使比叶面积和伊犁绢蒿一级分枝数增加,轻度放牧区或中度放牧区伊犁绢蒿一级分枝数响应值显著高于无牧区和重度放牧区;在同一放牧处理下,生长旺盛期(7月份)时伊犁绢蒿一级分枝数响应速率最大,适度放牧有利于伊犁绢蒿长出新的枝条。(2)放牧影响种群数量特征 伊犁绢蒿种群数量特征对年份和放牧强度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放牧使得伊犁绢蒿种群高度、生物量降低,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种群高度和生物量的响应速率逐渐减小。从放牧强度角度看,不同月份间放牧对伊犁绢蒿种群密度影响有差异,放牧对伊犁绢蒿种群密度既有正响应(正值)又有负响应(负值),且负响应居多,伊犁绢蒿种群密度在重度放牧区的响应速率达到最低。伊犁绢蒿种群高度、密度和生物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取样年份相关。(3)放牧影响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 放牧显著降低群落生物量,在同一时间,不同的放牧强度区群落生物量随着生长季逐渐减小。群落密度和盖度的响应速率因放牧强度和月份不同,既有正响应(正值),也有负响应(负值),最高值出现在轻度放牧区或中度放牧区,且在中度放牧区放牧对群落密度和群落盖度均有促进作用。伊犁绢蒿群落盖度和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放牧强度对伊犁绢蒿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为复杂,因年份和生长季阶段不同,既存在正效应(放牧促进了群落多样性),也存在负效应(放牧降低了群落多样性)。(4)敏感指标筛选 对放牧响应敏感的指标分别是伊犁绢蒿冠幅面积(可塑性幅度为71.6~74.5%)和伊犁绢蒿一级分枝数(可塑性幅度为0.7%~48.4%)、伊犁绢蒿种群生物量(可塑性幅度为85.2%~96.4%)以及伊犁绢蒿群落生物量(可塑性幅度为73.2%~82.9%)。伊犁绢蒿比叶面积、根长、根颈直径及根颈长可塑性变化幅度较小,地下部分形态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较为迟钝。在轻度和重度放牧时伊犁绢蒿一级分枝数与冠幅面积显著负相关。在重度放牧时伊犁绢蒿冠幅面积与种群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无放牧生境下,伊犁绢蒿种群生物量与群落生物量呈正相关,而放牧生境下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隧洞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TBM施工技术已成为隧洞开挖的首选方式。EH工程同时采用15台TBM和3台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集群施工,是我国一次投入TBM规模最大、掘进里程最长的隧洞工程。其穿越的地理范围十分广泛,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TBM掘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工程技术难题。本文以EH工程为依托,综合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和非线性数学理论,重点对EH工程TBM掘进过程中存在的岩体参数智能感知、硬
我国海岸线长,存有大量的盐渍土,因此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植物,对于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效率、应对土壤盐化和强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的意义。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坚果类果树树种,因具有耐瘠薄、耐干旱、抗病等优良特性,近几年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关于薄壳山核桃的抗逆研究大都集中在生理生化等方面,而对其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薄壳山核桃主要栽培品
棉花基因功能的鉴定和新品种的选育离不开突变体的获得,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棉花分子育种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工具。目前,棉花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已经建立并陆续得到升级和改良(CRISPR/Cpf1和单碱基编辑系统)。然而,要实现棉花目标基因的靶向编辑必须要经过转基因,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才能获得目标基因突变体。而棉花的遗传转化费时费力,周期长,且受棉花品种基因型的限制,仅有少数几个棉
塔里木河下游属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在干旱荒漠气候的控制下,塔里木河下游的地带性植被属温性灌木和半灌木荒漠。由于受到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在河道两岸发育有大面积的低平地草甸植被。该草甸植被以杂草类、豆科草和中生乔木为主,其中优势物种包括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花花柴(Kareliniacaspia)、盐生草(Halogeton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阿魏酰阿拉伯木聚糖(Feruloyl arabinoxylan,FAX)大分子构架中的阿魏酰基团与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AX)产生氧化交联最终形成凝胶,对面制品的加工品质及其营养品质均能产生重要影响。FAX在阿拉伯木聚糖阿魏酸酰基转移酶(Arabinoxylan feruloyl transferase,AFT)催化作用下合成,而FAX含量的高低则
‘新榛1号’(Corylus’Xinzhen 1’)是新疆本土通过良种审定筛选出适应新疆生长栽培的平欧杂种榛优良品种,具有高产、抗寒等优点,其坚果有很高的经济与营养价值,现已成为新疆天山北麓榛产业发展主推的栽培品种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能够准确快速地掌握平欧杂种榛(C.heterophylla×C.avellana)的营养状况,将土壤养分与平欧杂种榛的实际营养需求联系起来,并按需求施肥,让其真正
草地利用和管理对生态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往往决定着土壤碳过程(土壤碳蓄积与土壤碳排放过程)的变化程度和方向。因此,分析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对于科学草地管理、优化草地利用方式、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出相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地(开垦草地:GF,从2014年至今;放牧草地:GG,从1971年至今;对照的围封草地:UGII,1985年至今)为
本试验通过对健康和患有高原病的荷斯坦奶牛进行肝脏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以及对盲肠、结肠和瘤胃进行微生物组学分析,以鉴定与高原病发病机理相关的基因、代谢物和微生物。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机理,为肺动脉高压引起的高原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持。将2,000头13-15个月龄的荷斯坦青年牛从1,027 m的低海拔(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地区运输到3,658 m的高海拔(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地区。饲养3个月后,
耕地资源因人口增加、“两化”(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使得“非农化”趋势日益明显。再加上耕地大面积撂荒、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严峻问题,致使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进而对耕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解决耕地资源的短缺问题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农产品贸易作为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要素禀赋不同的两端,在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盐渍土壤分布广,水资源紧缺,属于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膜下滴灌技术由于节水效果显著而在新疆得到大面积应用,然而膜下滴灌棉田只是调控了土壤盐分在耕作层的分布,盐分并没有被排出土壤,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累积和分布状态将影响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方向。已有科研成果对于土壤水盐的分析和调控都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由于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的复杂性、影响条件的多样性、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