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超冷原子的量子相变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e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即BEC)是指在达到临界温度时,大量玻色子凝聚到同一个能级。这是由其玻色子所遵从的玻色统计所决定的,同玻色子相对应的费米子气体遵从费米统计,在同一个能级上有且只能有一个费米子占据,这就决定其不能形成BEC。随着实验条件的发展,激光冷却技术和囚禁技术的不断改进,将稀薄气体囚禁并冷却在实验上已经可以实现。简并费米气体和分子BEC就是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所取得的巨大进展。两个自旋相反的费米子配对可以形成库珀对,当库存珀对发生凝聚时就会发生BCS超流,这是弱的吸引相互作用,而分子BEC是弱的排斥相互作用。Feshbach共振机制通过调节磁场强度从而改变两组分费米气体间的相互作用,使得BCS超流到BEC的转换成为可能。BCS到BEC转换这一新奇的量子现象引起许多物理学家的兴趣,这一过程相关物理量及量子相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超冷简并费米气体是许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对于基础物理以及新科技发展都有很重大的意义。本学位论文主要是研究了低维超冷原子的量子相变。其中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BEC理论和实验的发展过程,实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尤其是囚禁技术和冷却技术的发展。目前实验上都是使用光势阱对费米原子进行囚禁。Feshbach共振机制的原理、发展过程以及对简并费米气体的重大作用。超冷费米气体的发展以及BCS到BEC转换这一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以及相变的发生,强关联费米气体的一些实验研究工作也在这一章中进行了介绍。在这一章我们知道BCS到BEC转换这一过程中实验对象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相变现象产生,在本章最后一节,对这一部分通过其物理量的关系图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中我们涉及的是质量和化学势都不相同的两组分费米子所构成的费米气体系统。此时系统是一个零温时的自由空间二维体系。因为组成系统组分的不对称,就发生了Sarma超流相。这一相变的特征是有一支无能隙激发能谱。我们通过泛函路径积分方法得到了系统的能隙和束缚态能量的解析解,这是之前的研究结果所没有的。通过这些结果我们就得了此系统BCS到BEC转换这一过程的相图,并对其进行分析和了解。第三章中我们涉及了化学势不同但质量相同的三组分费米气体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只有两种组分之间有相互作用,第三组分与两组分没有相互作用。此系统也是一个零温的自由空间二维体系。用的方法与上章相同,得到BCS到BEC转换过程的相图,并对第三组分对系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中我们先介绍了三组分相同化学势和质量的费米子构成的系统,得出其凝聚结构,并求出不对称两组分费米子的凝聚结构,结合第二章中的解析解作出二组分不对称费米气体凝聚结构与束缚态能量的关系图。不对称三组分费米子气体凝聚结构与束缚态能量的关系图同不对称两组分费米气体做法相同。在得到以上三种不同系统的关系图,我们就第三组分以及化学势的不同对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
其他文献
双曲方程是偏微分方程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对它的研究必将促进偏微分方程理论和其它数学分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应用势井理论和(?)Sobolev空间理论研究具非线性阻尼和源项及粘弹性项的波动方程的解的爆破.二是应用Lyapunov能量法,结合势井理论研究波动方程的解的全局存在性和能量衰减问题.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结
自从MIT小组成功地实现用光阱束缚冷原子23Na以来,旋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作为一门新兴学问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自旋磁畴,涡旋态,自旋组分相分离,破裂凝聚态,及自旋相干混合动力学等等。本文研究了旋量混合物基态特性和非均匀外场中旋量BEC的动力学两方面内容。首先,我们探讨了由两种不同的自旋都为1的原子组成的旋量凝聚体混合物的基态特性。当两种不同类的玻色子发生碰撞时,由于玻色对称
近年来,量子系统的相干操控无论在实验和理论上都获得了广泛关注,它的应用范围已从探索和研究基础的物理本质问题迅速扩展到量子通讯领域。许多物理系统都可以作为量子系统,例如超导环、量子点、被俘获的单离子、单原子等。单原子是一个完美的量子系统,借助于激光冷却技术可实现单个原子的冷却与俘获,相对离子或其它系统,单原子不易受外界电场和磁场的干扰,这种同环境弱耦合的特性对于其保持内态的相干性非常有优势。基于单原
随着纳米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单分子器件实验设计水平的提高,实验上已经证实单分子器件的可行性,并且此类装置的实验控制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特别是Heersche小组2005年10月第一次在单分子磁体Mn12的电子输运实验中,证实了电子与单分子磁体自旋自由度的耦合,由此开辟了分子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分子自旋电子学,并且单分子磁体晶体管被选作在实验上实现分子自旋电子学的候选器件.单分子磁体独特
随着碰撞能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在加深。核-核碰撞的过程、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的属性、粒子产生的机制、质量的本源等等,仍是物理学家们热议的话题。由于碰撞早期过程及碰撞系统内部无法直接测量,所以理论上是通过实验的可观测量来推测碰撞演化过程和粒子产生机制的。本文结合了唯象模型和统计方法,利用Monte Carlo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对末态粒子的
为了提升轻工装备制造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竞争力,在关键质量特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关键绿色质量特性(critical to gree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CTGQs),建立CTGQs提取模型,识别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艺过程参数,实现轻工装备在制造阶段的关键绿色质量特性提取,为实现绿色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更好地消除提取过程中的冗余数据,将改进ReliefF算法与自
单分子磁体是一类特殊的磁性纳米材料。在2005年,美国和荷兰的实验小组制备出了Mn12单分子晶体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分子磁体量子输运。近年来,单分子磁体的量子输运研究已经揭示出许多新的输运特性,如负微分电导,近藤效应,极化电流导致的分子磁体翻转,几何位相导致的自旋阻塞和振荡等等。然而,对于对于给定的单分子磁体,它的各种参数是无法改变的,这给单分子磁体输运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人们
过去二十年里,光场与原子系综的相互作用作为量子信息处理和量子态工程的基本单元引起了很大关注。这个领域以自由空间的原子系综与量子光场的接口的实现为研究开端。其中,光场与原子系综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量子相干效应是实现量子接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电磁诱导透明(EIT)的广泛应用。在EIT介质中,光场诱导原子处于相干叠加态,使介质对共振探测场的吸收减小,同时伴随较强的正常色散,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光速减慢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即:自抗扰控制在分布参数系统中的应用和非线性波动方程解的性质。自抗绕控制技术对带有未知干扰的非线性系统是非常有效的。它的核心思想是:首先用扩展状态观测器对不确定项进行估计,然后再用该估计来抵消不确定项。自抗扰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思想,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跟踪微分器,扩展状态观测器,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误差反馈结构。自抗绕控制不但可以应用于集中参数系统,而且在分
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在旋转或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表现出丰富的基态结构。与自旋相关的物理量,如自旋交换相互作用、自旋轨道耦合等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基态结构形成方面起了关键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当实空间外势或规范磁场也是自旋相关的情况下,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基态涡旋结构。首先,我们研究了自旋相关光晶格中旋转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基态性质。我们发现由半量子化涡旋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