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事件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普遍,人们在压力或者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称为急性应激反应。但由于急性应激反应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多数个体在发生急性应激反应后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所以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一直较少,很大部分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防和治疗上。其中,缺乏针对性的测量工具,无法对这一反应进行有效、系统的评估也是这一领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根据大量相关文献报道,结合5.12抗震救灾心理服务的心理学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急性应激反应量表,专门用于评定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和症状类型,以期为相关的研究和干预实践提供基础。课题组首先根据文献回顾和专家访谈总结出急性应激反应的主要维度和症状群,然后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定义。在此基础上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根据操作性定义编制量表初始条目,再经过两轮专家讨论、修订,形成量表的初版。在此基础上,应用量表的初版对某军校刚开始参加军事训练的大一新生和参加了5.12抗震救灾的救援人员以及参加重大体能训练的军人进行测量,验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经过对量表的进一步修订,该量表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准确、可靠的反映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和症状类型,并制定了男性救援人员的常模标准。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个体在应激情境下发生急性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认知改变、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变化、精神症状和工作效率等6个方面;(2)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较准确、可靠地反映个体发生急性应激反应的症状与程度;(3)急性应激反应的6个维度可以提取一个二阶因素,用以反映应激反应的总体程度;(4)灾难救援人员会产生急性应激反应,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认知能力的改变,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决策能力和定向能力等;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焦虑和强迫表现;(5)与任务积极意义相关的暴露因素对于救援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性作用,缓解应激反应的程度;灾难相关场景对救援人员的心理冲击会起到危险因素的作用,加重急性应激反应的程度;灾难导致的自身及亲友的损失有些会产生危险因素的作用,有些对于应激反应的程度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对于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应强调其任务的积极意义,减少灾难情境对其的心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