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基督教运动研究——以《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2-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历时6年,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特别是运动后引起的全国性教会改革,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使其成为基督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以英文杂志《TheChineseRecorder》为中心,透视非基督教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期间,《TheChineseRecorder》刊载了许多出自传教士之手的文章,间接地呈现出来华西人眼中的非基督教运动。通过分析杂志所载文章得知,教会方面对于此次运动发生的原因、解决办法及评价均有其自身的认识。虽然此次运动对基督教及其相关事工带来了损害,但教会对待此次运动的态度是较为客观与理性的。他们认为基督教屡遭诟病的原因是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在各方面的冲突。基督教要想在中国扩大基督福音的传播就必须剥离外国色彩,进行本色化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期间,教会方面以《TheChineseRecorder》中所提本色化的方法,对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并做出了调整。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不但对基督教的调整进行了回应,而且在教会事业的冲击下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及医疗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并积极致力于改进,借此时机中国本土文化因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基督教而不断丰富多彩。《TheChineseRecorder》作为教会在中国的“发言人”,不仅指导了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工作,而且还为教会与中国社会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使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互动,最终使基督教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了本色化运动,为其夯实了立足中国的基础,扩大了基督福音的传播。  民族与宗教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问题,对非基督教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现今民族宗教问题的解决,更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其他文献
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是一个安全 -关键系统 .运用Petri网模型化了该系统中的软件部分 ,包括上位机、联锁机和采集 /驱动部分 .该模型将有助于检测系统定义的一致性、完整
海瑞在淳安、兴国、应天等地做官时,针对当时的弊政,他广泛地推行改革。在吏治方面,严惩贪吏、抑制豪强、制定约法、禁绝贿赂,革除冗员、量才录用。经济方面,推行一条鞭法,禁止豪强
伴随着新出土墓志的增多,墓志研究已经从传统的史料分析趋向于史学分析。有唐一代庞大的国家运作体系中,士人一旦踏入仕宦之途,即使湮灭于天地,国家仍通过赠官、谥号、墓志、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