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骨纤维结构不良(FD)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同时检测GNAS基因突变,以了解其分子病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科及骨科收治的F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其中28例行GNAS基因检测,1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年龄为1~75岁的42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发病年龄(根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间或首次体检发现病症时间推断)为(26.6±17.4)岁,其中40岁以下占78.6%。就诊时主诉病变局部疼痛16例,局部肿胀畸形者10例,病理性骨折14,伴皮肤牛奶咖啡斑8例;共累及全身骨骼119块,其中发生于长骨75块(63.0%),以股骨最常受累(25.2%);18例患者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占52.9%,中位数为242U/L,4例患者(11.8%)血磷降低,3例患者(23.1%)甲状旁腺素(PTH)高于正常值,1例患者伴有甲亢;X线及CT表现为病灶部位呈囊状膨胀性、磨玻璃样、增生硬化型、混合性改变;骨核素显像(ECT)显示特征性放射性浓集;摄取28例患者血基因组DNA,行GNAS基因2个热点突变位点检测,均未发现突变。结论:FD好发于青少年,多伴有骨痛、骨折、畸形,股骨最常累计,部分患者合并内分泌功能紊乱以及皮肤牛奶咖啡斑。结合X线表现、血ALP、B-CTX等骨转换指标检查可诊断,病变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上应综合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等因素,考虑手术、药物,或二者结合治疗,定期随访是否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