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区系特征,结合壤塘县、丹巴县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阐明四川藏区藏族药用民族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四川藏区特色资源物种的使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四川藏区藏族医药及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法,收集藏医药专著中植物药信息,核对修订后,梳理在四川藏区有分布的藏药材,结合植物区系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2)采用民族植物学中的沉浸式调查结合人物访谈、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法,以阿坝州壤塘县(牧区、草原藏族、安多文化、觉囊派)和甘孜州丹巴县(农区、高山峡谷藏族、嘉绒文化、多宗教融合)为研究区域,以药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民间对当地野生植物的采集、加工方法、使用方式、主要功效、习俗禁忌等,对比分析四川藏区不同区域民族植物的传统使用知识及民族药发展的异同。结果:(1)分布于四川藏区的常用藏药材有140科440属1448种。单科含属量中菊科(40属)最多,单属含种量中紫堇属(35种)最多,入药部位以地上部分或全草类药最多(725种)。(2)四川藏区分布藏药中种子植物共393属1340种,可划分到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广布型最多,有120属653种;中亚分布型最少,仅6属16种。(3)四川藏区藏药材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4500m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中,为四川藏区藏药的主产生境,药材形态与环境高度适应,呈现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等特点。(4)壤塘县觉囊文化区常用乡土植物有27科38种(含菌类6科6种):食用乡土植物12科13种,食用部位为嫩枝叶,兼食花、果实、根、茎乃至全株;药用或药食两用乡土植物13科16种,泡酒、泡水居多,兼有熬汤食疗,保健预防为主;装饰用乡土植物4科4种;建筑用材或薪柴乡土植物4科4种;宗教民俗1科1种。(5)丹巴县常用民族植物共计51科90种:其中药用植物26科39种,以菊科为主;食用植物17科24种,多为蔷薇科;药食两用植物17科22种,以伞形科居多。常用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3000 m左右的草地、灌丛及林缘、高山流石滩、杂木林地及河岸沟边等;常用食用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3500 m左右的路旁田间、林地;药食两用植物多分布于海拔2000-4000 m的林缘、路旁及灌丛中。结论:(1)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品种丰富,以菊科、伞形科等科类为主,植物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温带性质,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3500m左右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或高寒草甸草原。(2)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具有适用面广、功能多样和极具民族特色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但目前也出现受外来文化冲击,使得民族医药知识出现趋同,需引起重视。(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在不同区域及不同生境中丰富度不一致,且各地药用民族植物的使用品种、使用量和使用方式等因地形地貌及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存在差异,开发利用时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4)四川藏区已出现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丢失、资源短缺等现象,加快开展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的收集整理、民族植物学研究和以丹巴等为代表的生境多样、农业基础良好的区域进行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种植等这类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模式的种植工作等,以保护四川藏区文化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
其他文献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并肾小管酸中毒、髓质海绵肾的诊断要点、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干燥综合征并肾小管酸中毒、髓质海绵肾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有的宝贵财富.3月30日至4月1日,2018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如约而来,全球的文化旅游者纷纷踏上这片古老而又时尚的土地.丝路起点的陕西再次站到了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和罐区大部分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区域,存在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可能性。文中分析了消防给水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消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稳高压消防给
文中论述了针对磺化抽余油,采用活性白土处理工艺进行抽余油精制,通过对不同实验条件的考查,确定了白土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显示,精制后抽余油质量指标达到石油化工行业
目的研究新型吸附式可更换刀头小备皮刀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备皮中的实践体会。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90例纳入研究,由于备皮方式存在差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凸显,以非常规能源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悄然兴起,并开始占领传统汽车的消费市场。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区的产业发展存在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