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澜湄国家合作机制等大背景下,中国与老挝的贸易与物流合作不断拓展加深,如今中国已成为老挝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19年,中老双方签署《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的发展对接,其中重点加强两国在基础设施和跨境物流方面的合作。跨境物流是跨境贸易的基础和保障,老挝近年来物流绩效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中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中国与老挝跨境物流合作难以高效对接,其相对滞后的物流绩效水平也成为制约中老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缩小中国与老挝物流绩效水平的差异,实现两国跨境物流合作高效对接,是未来两国跨境物流合作发展以及双边贸易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LPI)可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绩效综合水平,LPI主要包含六大子要素:海关效率、基础设施、国际运输便利性、物流质量和服务能力、货物可追踪性与时效性。本文基于物流绩效指数(LPI)的视角,首先对中国和老挝跨境物流合作的一般现状进行初步分析,主要包括影响中老两国跨境物流合作的因素如中国对老挝的进出口额、物流基础设施、跨境物流企业等,以及中国与老挝跨境物流合作的需求,包括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两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等。最后选取2007-2018年中国和老挝物流绩效指数六大子要素的得分,以东盟十国LPI均值得分为参考值对中国与老挝物流绩效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国物流绩效水平总体差异较大,且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善,从而导致双方跨境物流难以有效对接。文章主要通过上述三大方面对中国与老挝跨境物流合作发展现状作整体分析。在对中国和老挝物流绩效水平对比分析后,进一步基于2010年与2018年中国与东盟十国LPI六大子要素得分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选用东盟十国而非老挝一国的数据,一方面因为老挝是东盟十国成员国,另一方面便于中国和老挝的物流绩效水平有参考对比的对象,也为运用对应分析法分析多个变量打下基础。之后运用对应分析法对近年来中国和老挝跨境物流合作发展情况以及两国跨境物流合作的优劣势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中国与老挝近几年来跨境物流合作相对于其它东盟国家程度更深,且效果也最明显;两国跨境物流合作水平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偏低;近年来两国跨境物流合作特别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国际运输便利性、时效性和海关效率是目前双方跨境物流合作存在的共同短板,也是未来双方物流绩效水平差异的缩小以及跨境物流合作需要重点改善的方面。最后,结合中国与老挝跨境物流合作现状以及基于物流绩效指数(LPI)六大子要素运用对应分析法所做的分析,提出制约中国与老挝跨境物流合作水平提高的因素,并就如何缩小双方物流绩效水平的差异,提升跨境物流合作水平提出对策建议。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共建区域物流网络与现代物流企业、共建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智能体系、加强中-老跨境物流通关环节的便利性以及双方的跨境物流合作要有针对性等。这些建议对缩小中国与老挝的物流绩效水平差异,中老跨境物流合作水平的提高将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这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物流绩效水平差异大的国家如何更好地进行跨境物流合作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