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是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速的下滑使得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以自然生态急剧恶化为导火索,煤炭行业不可避免地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具体表现为:煤炭市场供应弹性不足以应对宏观经济波动,短期供应宽松与长期供应不足的矛盾难以消解。在可预见的未来若干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由于我国煤炭产能建设超前,煤炭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虽然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已经初见成效,但煤炭行业多年来的市场逐利导致在资源利用上重开发轻保护,生态环境恶化是其承载能力达到极限、走向衰减的直接表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骤增,经济反哺生态迫在眉睫。统计数据表明,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头是燃煤消耗,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的85%,氮氧化物的60%和烟尘的70%均来自于煤炭。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 当前煤炭行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只能依靠发展来解决。我国煤炭企业在产业链上的延伸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资源开采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主导产业同质化、非煤产业发展滞后、资源整合效率低下等问题在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在此基础上,以开滦集团为例,具体描述了该集团公司发展现状、在煤炭产业链延展领域的实践情况,通过数据展示了这一举措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效应,并指出了该企业在煤炭产业链延展上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首先依据产业链理论、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理论分析,结合一些企业的经验,展现出煤炭企业延展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这一战略选择的必要,通过提出一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措施、方式、方法等建议,为煤炭企业形成完整、系统的产业链延展模式提供素材。根据开滦集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采空区、塌陷区等情况,结合唐山市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产生的重大机遇,文章对开滦集团产业链延展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研究,比较和评价实施后对企业产生的效益,研究此过程中具体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