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缺陷页岩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及扩展机理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页岩气资源丰富,中国页岩气储量全球居首,水力压裂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发展和应用的页岩气改造增产技术,能否形成复杂的水力压裂裂缝网络是评判水力压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页岩具有典型的非均质、非连续特征,其内部存在节理、层理、裂隙、微孔洞、微裂纹等大量缺陷,致使水力裂缝在页岩内部的扩展规律极为复杂。因此,从机理上分析和掌握水力裂缝在含缺陷页岩中的起裂及扩展规律,对于实施压裂前的可压性评价、压裂后的产量预测及实现水力压裂改善低渗透页岩储层,从而实现页岩气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含缺陷页岩受载损伤破坏过程中的力学特征、破坏特征及超声波特征,建立含缺陷页岩损伤本构模型,探讨水力裂缝与缺陷相交准则,建立含层理及天然裂缝簇页岩水力压裂数值模型,进行含层理及天然裂缝簇页岩水力压裂扩展路径、破坏方式、相交方式及影响因素等分析,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如下:1.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含层理页岩的水力裂缝网络形成特征,页岩内部水力裂缝网络主要由沿弱层理面的裂缝和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裂缝构成,同时包括其他方向次生裂缝,沿最大主应力方向的裂缝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沿层理面的摩擦力,促使沿层理裂缝的加速扩展,同时地应力差的存在可使沿层理方向的水力裂缝受到挤压出现闭合。2.建立水力裂缝与多级天然裂缝簇相交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天然裂缝长度、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逼近角及入射流量等对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簇相交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逼近角越大、水平地应力差越大、天然裂缝长度越长,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越易发生打开天然裂缝并沿其双边扩展的情况;随逼近角、水平地应力差、天然裂缝长度减小,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由打开天然裂缝并双边扩展逐渐转变为打开并单边扩展,最后变为直接穿过天然裂缝扩展。3.分析含层理及天然裂缝缺陷的页岩水力压裂后页岩破坏方式。结果表明,在射孔端部水力裂缝通常以混合破坏形式起裂并以剪切破坏方式为主,在分叉初始端通常以混合破坏方式起裂,与层理相交后发生沿层理方向的转向,在交会处仍以混合方式开裂,然后以剪切破坏方式向前扩展;当大逼近角和高地应力差时,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的初始破坏方式以拉伸破坏为主,过程破坏方式以混合破坏方式为主;当小逼近角和低地应力差时,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的初始破坏方式为剪切破坏或混合破坏方式,过程破坏方式主要以剪切破坏方式为主。4.在已有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扩展形式的分类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将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扩展方式进一步健全、细化,主要增加了单边打开天然裂缝并扩展及打开天然裂缝并扩展同时分叉等几种情况,最终将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扩展形式划分为10种情况。5.引入cohesive单元全局嵌入的方法,并将之用于含层理及天然裂缝的复杂页岩水力裂缝起裂及扩展数值模拟中,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较好地实现裂缝的起裂、延展、转向、分叉、闭合、相交等复杂行为的模拟,使模拟更接近实际工程真实情况。本文引入的cohesive单元全局嵌入的模拟方法、水力裂缝与层理及天然裂缝相交破坏方式及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交扩展方式,可为研究水力压裂技术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该论文有图107幅,表15个,参考文献138篇。
其他文献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逐年增加,冲击地压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灾害之一,冲击危险性评价是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如何快速、高精度的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研究多场耦合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动态评价方法出发,采用理论推演、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工程验证等方法,研究了煤岩体应力场和震动场的三维成像方法,分析了应力场与震动场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加,而资源总量日益减少的现状决定了资源开采模式的变化,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因其可实现资源的优化开采而得到重视和应用,但露天开采与井工开采的相互影响不可避免,露井协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控制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研究露井协采下井工开采对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对露天边坡稳定控制及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以平朔矿区安家岭露天矿与井工二矿的露井
超级电容器既具有电容器快速充放电的特性,同时又具有电池的储能特性,是很有前景的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本文首先系统研究煤、石墨烯残留炭以及两者混合制备的复合活性炭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容量,采用水热方法分别制备了硫化物和三种活性炭的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电容性能,期望为超级电容器矿物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
随着遥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快速且高精度的对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检索,满足用户快速浏览和高效检索到感兴趣的目标,已成为在遥感信息获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匹配作为遥感图像检索过程中两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检索的精度和速度,针对以上问题,对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检索过程中的特征提取和相似性匹配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部分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低照度,且内容复杂、细
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大灾害时有发生。尽管我国在煤炭重大灾害保障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预防保障体系总体建设不均衡,较多煤炭企业仍未建立起完善的灾害预防保障体系。其中,同煤集团在构建预防煤矿重大灾害保障体系的同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总结我国优秀煤炭企业先进的工作经验并在煤炭行业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结合实际,对同煤集团煤矿重大灾害预防保障体系构建及其应
岩石随着外载荷的增大发生变形和破坏,当外载荷保持不变时,变形并未停止,仍会持续增加,发生蠕变变形,其根本原因是岩石的非均匀性。岩石蠕变破裂是由岩石内部原始非均匀性引起的微观尺度破裂、细观尺度裂纹扩展和贯通、宏观尺度变形增大和破坏的过程,因此需要对岩石蠕变破裂的多尺度演化机理进行研究。论文从岩石蠕变破裂宏观演化实验和破裂断口微细观扫描实验出发,引入内动力的概念,分析岩石试件不同尺度变形破裂机理,建立
云平台因其成本低廉、服务资源数量丰富、计算和存储能力强大等特点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云平台的用户数量持续增加,云任务数据规模庞大且类型多源,与此同时由于物理资源及虚拟资源异构性较高,平台内缺乏对任务数据的实时分析方法,使得部署资源无法及时且合理地适应任务的变化趋势,从而导致资源的短缺或浪费,影响了云平台的服务性能。因此如何依赖有效的任务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平台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合理配置
为了掌握综采面采煤机割煤产尘分布与沉降规律,达到合理设计综采面粉尘防治措施的目的,对山西某矿综采面生产过程中采煤机滚筒至下风侧55m范围内总尘及呼尘进行了现场测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逆风割煤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最大值均大于顺风割煤浓度。顺风割煤粉尘分布表现出了明显的三区分布特征,粉尘上升区、粉尘下降区、粉尘企稳区;逆风割煤粉尘分布表现出四区分布特征,粉尘上升区、粉尘紊乱区,粉尘下降区、粉尘企稳区。沿
采煤机截齿破岩机理及其载荷特性研究是滚筒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采煤机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国内外对相关研究已做过大量的工作,但有关采煤机滚筒破碎煤岩过程至今尚未被彻底掌握,以此,本文采用理论建模、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截齿作用下煤岩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过程,并对截齿载荷进行重构,主要内容如下:针对现有截齿截割煤岩模型多未考虑煤岩的弹-塑-脆性物理特性的问
油气资源的开发会产生大量的油田污水。尤其是随着非常规能源开采比重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水的产量远高于常规井,增加了对环境污染的风险。污水回注技术是目前处理油田污水的主要方法,且常采用人工压裂方式提高回注量。由于地层中裂缝的存在,污水回注过程对地层环境同样存在着污染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复杂裂缝条件下的流动模型,研究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为污水回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复杂裂缝和边界系统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