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紫花苜蓿土著根瘤菌分布与互作效应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宁夏不同生态区域不同作物土壤入手,目的是研究紫花苜蓿土著根瘤菌的分布状况,筛选紫花苜蓿-土著根瘤菌高效固氮体系,并进行接种效果检验,为根瘤菌在紫花苜蓿生产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宁夏典型土壤中土著根瘤菌普遍不高。南部半干旱区土壤中土著根瘤菌的数目在720个到3.6×104个之间波动,其中种植苜蓿的土壤中根瘤菌的数目明显高于其它供试土壤。中部半干旱区的土壤中根瘤菌数目在1.7×103-3.4×103之间。北部灌区土壤中土著菌的数目在盐碱苜蓿地的数目明显小于其它非盐碱地土壤中根瘤菌数目,其中盐碱苜蓿地土著根瘤菌数目为1.7×103,北部灌区土壤中土著菌数目在1.5×103-1.7×103间波动。北部灌区相同作物土壤中土著菌的数量灌区明显高于旱区。   2.本节以蛭石为培养基,分别以在本区普遍种植和适应性较好的金皇后、阿尔岗金苜蓿两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与土著菌种互作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土著根瘤菌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单株干物质产量和单株有效根瘤菌数并且植株粗蛋白质含量也较对照有所提高。但不同苜蓿品种接种不同菌种,相互间有较大差异,其中与阿尔岗金互作效应较优的菌株是来自于南部半干旱区和北部灌区的玉米地中的土著菌,与金皇后互作效应较好的菌株是来自北部灌区的小麦和土豆地中土著根瘤菌。   3.分别利用南部山区、中部半干旱区和北部灌区的土壤为培养基开展相应土著根瘤菌筛选工作。进一步筛选出在土壤本身菌株的竞争下与植株适应性好的苜蓿品种间的匹配性。与阿尔岗金匹配性好的是菌株是来自中部半干旱区玉米、小麦地以及北部灌区的玉米、葵花地的土著根瘤菌。而与金皇后匹配性较佳的则是来自中部半干旱区玉米地、苜蓿地以及北部灌区玉米和小麦地的土著根瘤菌。
其他文献
“探究式教学”灵活运用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问题启发性和过程开放性.课前预习,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课后拓展,提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目标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科核心素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基于此,必须认真分析中职学生的基本情况,探索合适的教学资源策略,充分挖掘、整合教材
“部编本”是教育部审定的新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其是众多学者历经五年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其在教学效果上明显效果,本文以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为例,将助读系统分为多个
目的:对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给予氨茶碱与喷托维林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以104例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治疗,分组方式为挂号的先后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