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对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和布局、缓解保护耕地和建设发展的矛盾、节约集约用地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系统深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研究,对于合理测算区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及有序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国内外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分区分模式分方法的基本潜力测算方案,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综合潜力,并以崇仁县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潜力测算和整理时序安排。本文以《崇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专题研究为基础,围绕崇仁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展开论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绪论。开篇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理论研究。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相关概念、相关理论、整理原则及潜力来源。(3)潜力评价。重点探讨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分区分模式分方法”的潜力测算方案,建立了综合潜力测算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确定了整理时序安排方法。(4)崇仁县农村建设用地挂钩基本潜力测算。以崇仁县为例,对研究区域概况、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地形地貌、经济条件、居民点用地现状等进行整理类型分区,包括城镇化发展整理区、粮食生产建设核心区、农林协调发展整治区、生态环境建设整理区,并选择不同的整理模式和潜力测算方法,测算出崇仁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基本潜力为1519.58公顷。(5)综合潜力评价、布局安排和运作模式建议。从自然属性、区域经济状况、社会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四个方面构建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综合修正系数,得出崇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崇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时序做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即将崇仁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潜力区分为优先挂钩区、重点挂钩区和适度挂钩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类整理区特征。(6)结论与讨论。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并对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