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绒螯蟹种质资源挖掘、养殖性能和品质评价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sha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又称河蟹或大闸蟹,是东亚地区土著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蟹类之一。尚不清楚不同水系野生绒螯蟹种质遗传特性,人工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性能和品质特性。因此本文比较了不同水系野生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在相同/相似的养殖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水系绒螯蟹的养殖性能、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差异,以期为中国沿海绒螯蟹种质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长江、瓯江、闽江和南流江水系野生绒螯蟹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采用分子标记和线粒体COI标记分析了长江、瓯江、闽江和南流江水系野生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四水系野生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7827~0.8580之间,香农信息指数I介于2.0722~2.4088之间;单倍型多样性h介于0.52101~0.87097之间,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139~0.02796之间,四水系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不论是微卫星还是线粒体标记分析,南流江种群与长江、瓯江和闽江种群均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瓶颈效应分析表明在符号检测和Wilcoxon符号检验的SMM模型下,四水系绒螯蟹种群均经历了瓶颈效应;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南流江种群独立于长江、瓯江和闽江种群。综上,通过微卫星和线粒体COI标记分析,四水系野生绒螯蟹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相一致,瓯江和闽江种群更接近长江种群,而与南流江种群遗传距离较远。本研究为绒螯蟹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2. 辽河、长江、瓯江和闽江水系绒螯蟹F1养殖性能比较通过养殖实验和解剖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评估了辽河、长江、瓯江和闽江水系绒螯蟹F1在扣蟹阶段生长性能、早熟率、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成蟹阶段生长性能、生殖蜕壳、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结果表明:(1)在扣蟹养殖阶段,四水系扣蟹的平均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终体重以长江扣蟹最高。8-10月和10-11月四水系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辽河扣蟹无早熟个体,其余三水系扣蟹存在一定早熟率,且差异显著(P<0.05)。辽河扣蟹成活率和产量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而闽江扣蟹成活率和产量最低,饲料系数最高。(2)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前期(3-7月)辽河蟹平均体重最高,生长后期(9-11月)长江蟹平均体重最高。3-5月和7-9月闽江蟹的WGR和SGR略高于辽河蟹和长江蟹。9月末雌体全部完成生殖蜕壳,而雄体则持续到10月。9-11月闽江蟹性腺指数GSI增量最高,但11月长江蟹GSI最高。长江蟹成活率和产量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就终体重分布而言,长江雌体大规格(≥150.00 g/只)比例最高,辽河雄体大规格(≥200.00 g/只)比例最高,但不同水系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判断,在长江流域长江蟹养殖性能最优,闽江蟹性腺发育最晚,但性腺发育速度较快。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绒螯蟹种质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3. 中华绒螯蟹1龄性早熟自交和1龄性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F1养殖性能及可食率比较本研究构建了1龄性早熟自交家系(PI)和1龄性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家系(PHN),综合评估其养殖性能和可食率。结果表明:(1)在扣蟹养殖阶段,PI组F1扣蟹平均体重始终大于PHN组;PI组F1雌体的WGR、SGR和早熟率均高于PHN组,雄体则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I组F1雌体成活率显著低于PHN组(P<0.05),雄体略低于PHN组;PHN组总产量较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扣蟹终体重呈正态分布,3.00~8.99 g终体重扣蟹比例较高。(2)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前期(3-5月)PI组平均体重低于PHN组,生长后期(7-9月)则以PI组为高;3-5月和7-9月PHN组F1WGR和SGR均高于PI组,而5-7月则以PI组为高;PI组F1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略早于PH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PI组F1成活率和产量均高于PHN组,但饲料系数显著低于PHN组(P<0.05);PHN组F1体重<125.00 g和≥250.00 g的成蟹百分比较高,两组体重<125.00g的成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就总可食率TEY而言,PI组F1TEY高于PHN组;就肥满度CF而言,PI组F1雌体高于PHN组,雄体则较低,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1龄早熟自交组F1具有扣蟹平均体重大、早熟率略高,成蟹生殖蜕壳较早、成活率和产量高的特点;而1龄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组F1则具有扣蟹成活率和产量高,成蟹生殖蜕壳略晚、饲料系数低的特点。4. 辽河、长江和闽江水系人工养殖绒螯蟹成蟹品质比较采用养殖实验、解剖、生化组成分析、脂肪酸分析和游离氨基酸分析等方法,系统地比较了辽河、长江和闽江水系人工养殖绒螯蟹成蟹的肥满度、总可食率、可食组织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1)除三水系雌体GSI和雄体C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HSI和MY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水系绒螯蟹成蟹常规营养组成较为相近,除雌体肝胰腺中粗蛋白,雄体性腺中水分和总脂,肝胰腺中总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在相同/相似的养殖条件下,辽河种群雌体肝胰腺和性腺中C22:6n3(DHA)、C20:5n3(EPA)、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显著高于长江和闽江种群(P<0.05);长江种群雌体肌肉中C18:2n6、C20:2n6以及则要显著高于辽河和闽江种群(P<0.05);闽江种群雌体肌肉中DHA、雄体EPA和HUFA显著高于辽河和长江种群(P<0.05)。(4)辽河种群雄体性腺中牛磺酸Tau、色氨酸Trp和雌体肌肉中苏氨酸Thr显著高于长江和闽江种群(P<0.05);长江种群雌体肌肉中丙氨酸Ala显著高于辽河和闽江种群(P<0.05);闽江种群雌体性腺中天冬酰胺Asn、丝氨酸Ser、异亮氨酸Ile和雄体肌肉中谷氨酰胺Gln均显著高于辽河和长江种群(P<0.05)。性腺中主要呈味氨基酸为谷氨酸Glu和精氨酸Arg,肌肉主要呈味氨基酸为Glu、甘氨酸Gly、Ala和Arg。综上,三水系成蟹可食组织中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为接近,但不同水系间DHA、EPA等脂肪酸和Tau、Trp、Thr等游离氨基酸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种质遗传特性有关。
其他文献
金川铜镍矿床是世界第三大镍、铜硫化物岩浆矿床,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矿床地质学家的关注。金川铜镍矿床Ⅳ矿区是金川矿床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品位低(Ni 0.71%、Cu 0.48%)并且隐伏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且已经被引入教育管理中。全面质量管理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启示:一是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管理理念;二是建
目的窦性心动过缓作为最为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之一,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其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失衡密切相关。其中心脏神经节丛作为心内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心脏
随着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先进的维修保障技术,以此来保持装备良好性能,延长装备使用寿命。装备维修保障任务是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重要模块,对任务进行合理分解是完成整个作业过程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任务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传统的维修保障技术呈现出资源利用率低、任务协同性差等缺点,导致任务执行效率低下。云环境下的装备维修保障技术可以提高资源调度的灵活性,增强任务之间的信息交互,因此受到了广泛
分析和讨论GIS、RS和GPS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3S”技术整合及与其它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未来地质灾害进行信息化防治的趋势。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近二十一世纪来,酸奶作为最常见的乳制品,伴随消费水平的提高,因其受消费者青睐的独特的口感和富含极高的营养而广受大众的喜爱。酸奶除具备牛奶的优点之外,而且还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配方方面的优化,使其具备保健功能以满足更多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群体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同包装的酸奶在食用后都会有酸奶残留,其中以连杯酸奶为多,在食品的始末消费链中,最终消费者(人及动物)环节(消费行为)会导致大量的惊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300例,分别进行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
水平式的角型竖琴较为独特,以往中国学界几乎未曾对此类乐器有过关注.但其在早期西亚地区却自始至终有着广泛的运用,并多使用在列队、行军中,具有一定的“指挥”作用.波斯萨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聚苯胺和聚吡咯因合成简便、成本低廉、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被证实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