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嵌入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和人员交往活动日益增多,文化的碰撞、冲突、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普遍的现象。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在发达国家也随之掀起了热潮。21世纪是英语教育本土化和国际化同时发展、交叉融合的时期,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国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国际性人才战略的实施,是摆在中国大学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局限于传授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加大跨文化交际知识的灌输,这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乃至出国留学的学生尤为重要。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我国留学人数情况,200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长了27.5%,在外留学人员达到112万。在校学生参加海外学习经历项目的数量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为例,自2003年至2009年,全校参加海外经历学生人数达到544人。因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外语教学对大学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07级、08级、09级60名参加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借助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文化学习意识,对文化教学有比较充分及合理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证明了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在分析和讨论了该调查结果后,笔者就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较为详细的看法和建议,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对策,并从教材选择、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对文化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为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数据的支持,并对外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相应的意见。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人文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关注、挖掘资源,同时要灵活地应用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之
智能天线技术是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可以看作是将一组传感器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空间的不同位置上而构成的阵列,该传感器阵列将接收到的空间传播信号经过适当的自适
[摘 要] 生产系统的容量水平是系统运行质量的重要组成,也是商业银行科技运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之一。这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已高度依赖大型、复杂的软硬件系统运作。这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每时每刻产生大量运行数据,如CPU、内存、文件系统、TPS、交易耗时、磁盘IO等。随着系统复杂度急剧增长、基础架构规模愈发庞大,面对海量的运维数据,传统基于手工统计的容量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需要,利用大数据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新闻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正进行着调整,难免出现一些磕磕碰碰。要建设和谐社会,通过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