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比较电针联合推拿与单纯电针及单纯推拿治疗弹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 (2)从免疫炎症反应初步探讨电针联合推拿治疗弹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190例弹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64例)、电针组(63例)、推拿组(63例)。研究过程中剔除或脱落10例患者,三组最终各纳入研究对象60例。三组患者均以腰椎牵引为基础治疗,在腰椎牵引基础上,针推组给予电针联合推拿治疗,电针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推拿组给予单纯推拿治疗,均每日治疗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弹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JOA改善率的影响,分别评价电针联合推拿、单纯电针、单纯推拿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及免疫球蛋白IgG、IgM的含量变化。 结果: (1)VAS评分:三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与推拿组治疗后相比,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推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电针组及推拿组(P<0.05); (2)JOA评分:三组患者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与推拿组治疗后相比,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推组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电针组及推拿组(P<0.05),在临床体征评分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临床疗效:三组患者治疗后,针推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及推拿组(P<0.05),电针组与推拿组临床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炎症因子水平:三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电针组与推拿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推组治疗后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低于电针组及推拿组(P<0.05)。(5)免疫球蛋白水平:三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电针组与推拿组治疗后IgM、Ig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推组治疗后IgM、IgG水平显著低于电针组及推拿组(P<0.05)。 结论: (1)电针联合推拿治疗弹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及单纯推拿疗法; (2)电针联合推拿疗法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及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减轻弹力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免疫炎症反应,达到镇痛作用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