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生命单元,胞内纳米颗粒(生物分子、囊泡、病毒及人工纳米颗粒等)通过扩散机制进出细胞,生命得以获得外界营养,同时将代谢产物输送到细胞外,随细胞外液进入血液,进而代谢排出体外。而细胞内细胞骨架的网络结构会限制纳米颗粒的扩散运动,导致扩散不同于简单流体中纳米颗粒的布朗扩散。此外,细胞骨架参与的主动输运会引起胞内流动,多重效应影响下胞内纳米颗粒的扩散特性异常复杂,迄今难有准确认识。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生命单元,胞内纳米颗粒(生物分子、囊泡、病毒及人工纳米颗粒等)通过扩散机制进出细胞,生命得以获得外界营养,同时将代谢产物输送到细胞外,随细胞外液进入血液,进而代谢排出体外。而细胞内细胞骨架的网络结构会限制纳米颗粒的扩散运动,导致扩散不同于简单流体中纳米颗粒的布朗扩散。此外,细胞骨架参与的主动输运会引起胞内流动,多重效应影响下胞内纳米颗粒的扩散特性异常复杂,迄今难有准确认识。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基于荧光显微成像的单粒子追踪法实时测量模型介质和活细胞中纳米颗粒的扩散运动,并依此实验观察来研究细胞骨架对胞内纳米颗粒扩散的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以线性高分子溶液作为模拟细胞骨架网络结构的模型介质,改变高分子溶液浓度和纳米颗粒尺寸,测量并基于时间平均均方位移、系综平均均方位移、位移概率分布、非高斯性参数及遍历性破坏参数五个特征量对模型介质中纳米颗粒的扩散运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扩散反常特性表现为短时间尺度的次扩散现象和长时间尺度的非高斯现象,且非高斯特性与介质的非遍历性高度相关。(2)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向活细胞内引入纳米颗粒,测量胞内纳米颗粒的扩散运动并进行全面表征,对比分析模型介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的测量结果,发现胞内纳米颗粒扩散具有比模型介质中颗粒扩散更为强烈的非高斯特性,且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中细胞骨架对纳米颗粒扩散的影响更为显著。(3)分别采用细胞松弛素D和微管蛋白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进行处理,测量不同细胞骨架状态下纳米颗粒的扩散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细胞骨架破坏后纳米颗粒扩散的受限程度、非高斯特性及非遍历特性均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得出,细胞骨架中微管蛋白比肌动蛋白对纳米颗粒扩散运动的影响更强烈。综上,本课题采用基于荧光显微成像的单粒子追踪法测量模型介质和活细胞中纳米颗粒的扩散运动,实验结果拓展了对复杂生理介质中纳米颗粒反常受限扩散的认识,有望为疾病诊断、药物运输、药物设计优化及缓释调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是一项高度综合的项目,受水深、水文环境、海上距离和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海洋柔性管缆系统技术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水下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海洋管缆在位工作期间,需要长期承受风、浪、流以及其联合作用下的多种环境载荷。为了保证海洋管缆在位工作期间的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安装海洋管缆附属设备对其进行保护。海洋管缆附属装备根据其功能不同,分有多种附属装备。其中,浮力
海床基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信息观测平台,对于我国发展海洋强国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海床基局部冲刷的研究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于在不同水流环境下、不同土质基床上的研究仍然需要继续深入。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和计算机配置的提高,数值模拟方法将对海床基局部冲刷研究产生关键的影响。本文将对抗拖网海床基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所述:(1)介绍国内外海床基的发展历程、海床基的结构,以及海床基布放、回
潮波在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体系中运动,受重力、流体粘性力和科氏力作用。认识和了解科氏力在海湾潮波运动中产生的影响,对海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科氏力作用下的半封闭海湾、河口湾潮流运动以及沙波、沙脊地形下的余环流运动进行研究。第二章介绍计算中所用到的数值模型,包括水深平均二维水动力模型和POM水流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其数值实现方法。水深平均二维水动力模型用于
半胱氨酸(Cystenine,Cys)不仅在调节生理代谢和细胞稳态的生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且Cys的体内不平衡与很多疾病有关。因此,在生物系统中精确和快速检测Cys对临床疾病早期诊断和维持生物体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内源性产生的一氧化碳(CO)被发现也是人体中重要的气态信号分子,痕量的CO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控制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因此,将Cys的荧光探针和光致释放CO分子(pho
极地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各类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同时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重要地区。特别的,极地是重要的军事中心,具有连接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路径,从北极出发可以最短的距离打击周围的三大洲,而且常年覆盖的冰层是天然的屏蔽场,能够为水下的活动提供良好的隐蔽作用。近年来,极区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由于极地特殊的环境,研究极地冰层在结构物低速冲击下的破坏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冰材料具
亚波长光学结构由于具有突破衍射极限、近场局域增强、选择性吸收与辐射等光学特性,在生化传感、纳米光刻、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微纳光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微纳加工技术的逐步发展,微纳光学器件的研究逐渐成为现代光学领域当中重要的课题之一。其中,亚波长光学完美吸收器由于能够对特定波长或波段范围的电磁波实现近完美的吸收,近年来成为隐身技术、光伏系统、图像处理、高灵敏度传感等国防和民用
几丁质是在自然界中除了纤维素之外,生成量为第二大的多糖类物质。它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结构单元聚合而成的直链聚合物,广泛存在于昆虫的表皮、气管和中肠,能够保护昆虫免受外界侵害。参与几丁质新陈代谢的酶在昆虫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重要的潜在农药设计的靶标。AA15家族的裂解性多糖单加氧酶(LPMO)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类依赖铜离子的酶,参与昆虫几丁质的降解过程
胡萝卜素在动植物生命活动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胡萝卜素的形态、分布、含量等参量对于植物育种和动物健康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植物胡萝卜素的主要方法有拉曼光谱法、色谱法和透射电镜法,但这些方法存在无法定量分析、样品准备过程中使用溶剂使胡萝卜素的结构发生改变等诸多问题。非线性光学成像手段以其无损、有良好穿透深度以及可以原位活体检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组织的研究。本文主要运用非线性光学成像手段结合
在催化裂化设备中常使用多管旋风分离器对高温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收集,但这种旋风分离器在实际生产中常出现排尘口堵塞、锥管壁磨蚀等情况,间接导致烟气轮机出现叶片结垢、振动等问题。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轴流导叶式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单管旋风分离器结构参数方案,并考虑结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权重,结合正交试验法和直观分析法,输出单管结构参数方案,并对比两种优化方案,进
体内时钟与外界时钟同步对机体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在昼夜紊乱环境下,机体通常需要若干天来调整内在的时钟,来与外部时钟同步。但短期数次时差如何影响小鼠的行为节律,是否会逐渐增加小鼠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同时,在另一种常见的昼夜紊乱--恒定黑暗环境下,小鼠体内各组织中内源性生物钟基因的动态振荡过程也不清楚。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在两个月内给予C57BL/6小鼠多次提前6小时时差(+6,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