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本土文化”现象如何在全球化的今天得以保护传承;如何在空间设计中得以运用发展,并论述了这一文化现象演变的必然过程和规律,探讨了本土文化的根源即其文化的原生性。讨论了本土文化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范围,阐述了本土文化被确立为一种民族文化对建筑空间理论及空间设计的影响和发展。
文化是一种精神产物,是非物质的与物质产物不同之处在于,物质是可尽的而文化则是永久的,文化越用越有新的看法。关键在于:现代从事设计的人们能否从不断在身边流过的本土文化中发现并挖掘它们。
探寻空间设计中的本土文化,需研究传统的建筑理论体系。梁先生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和中国建筑学术体系的建立的贡献是十分巨大且影响深远的。他诠释的中国建筑“文法”的核心。至今,对我们的中国建筑学术体系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后人在认知和研究传统建筑文化时,难免陷入西方古典主义学术观念的框架中。而西方的古典主义建筑体系。在世界建筑文化理论极为开放的今天来看,这一体系是一十分狭窄的理论体系。主要是体现在“西方中心论”强调了“主流建筑”忽视了其它建筑文化。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它是一种高水平的有机结构,是从远古时期土生土长出来的。说明“原生性”正是“非主流建筑”的特性。作为建筑文化本源的“人居环境”,原本就是任何一种文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类文化遗产。
人类文化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传承性,建筑文化也不例外。如果忽视文化的延续性,将造成文化的断层,建筑将失去历史的记忆。传统建筑在长期积淀下来的建筑功能、技术、结构、风格,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无论是设计观念还是设计技巧,对当代建筑设计仍然具有直接有效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本土文化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一个民族的角度来说,本土文化要与民族共存亡。从世界的角度来说,本土文化是全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球文化的一份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