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争、干扰及气候变化是影响树木生长和林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关于这些因素对树木树高生长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高数据、感病和健康林木的树高解析木数据、章古台地区的气候数据,分析了竞争强度对樟子松树高生长的影响,选出了最优的树高生长模型,定量化地分析了患病木的生长特性及其与健康木的差异、以及树高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在自疏之前,幼龄林阶段密度维持在1425株·hm-2可以使其林分平均高和单木生长最快。人工固沙林在成熟阶段时,通过适当疏伐,使林分密度维持在750株·hm-2左右更有利于树木生长和林分蓄积。Richards模型为最优树高生长模型,由健康和病虫害干扰两种生长状况下的树高生长曲线差异发现,该地区受病虫害干扰的起始年龄为16a左右,病虫害干扰使沙地樟子松树高总生长量平均降低了30.57%,使其初始防护成熟龄提前了6a,达到初始防护成熟龄时的树高降低了27.92%。另外,该地区16a左右开始受病虫害干扰的树木生长过程大大缩短,但生长量最大值与健康木差异较小。在Richards模型中加入五月平均气温(MTM)、前一年生长季降水量(PGP)及前一年10月到当年4月降水量(PNP)后模型精度显著提高。模型预测时,树高随MTM和PNP升高而增加,随着PGP升高而减小。综上所述,幼龄林阶段樟子松需要较高的密度促进生长,而成熟林阶段较高密度会抑制树木生长;病虫害干扰虽然未使最大生长量降低,但会降低树高极大值和减少森林防护时间;含有气候因子的混合效应广义模型可以很好的实现树高的动态预测。该论文有图13幅,表14个,参考文献1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