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财务舞弊识别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舞弊问题的屡屡发生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信息不对称使得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察觉到这些蛛丝马迹,这仿佛为识别财务舞弊蒙上了一层“黑面纱”。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数据逐渐走进并且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据分析正成为解读企业的良方。本文立足于财务舞弊的识别研究,借助数据挖掘这一新兴数据分析技术来识别财务舞弊行为,其识别效果和效率均十分可观。这为识别财务舞弊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有关信息使用者的舞弊识别能力,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本文通过回顾财务舞弊识别研究的成果,结合财务舞弊相关理论和数据挖掘技术理论,厘清了研究思路。其后,以财务舞弊GONE理论为框架,选取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四个维度,共11个舞弊影响因子,涵盖财务信息、公司治理和外部环境三方面对财务舞弊的影响。然后,选取2009年至2015年受到我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公开谴责、公开批评和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为舞弊公司样本;按照公司规模、行业选取无舞弊公司样本进行1:1配对,共420家上市公司。在进行数据挖掘训练时,使用resample函数将样本规模扩大一倍,继而分别采用决策树、Bagging和随机森林三种分类器进行实证检验。经实证分析后发现,随机森林算法识别财务舞弊行为的效果最好,其识别率高达97.4%,较以往研究者的实证效果更有优越性。同时分析结果表明,财务指标较非财务指标在财务舞弊的识别上更为重要。可能的解释是,传统财务指标可以直观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公司治理和外部环境等非财务指标由于其主观性和不可测量性导致其识别效果较弱,通常只起到对财务指标的补充作用。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使用具有集成效果的分类器(Bagging和随机森林)进行财务舞弊识别研究,相比单一分类器(决策树)的财务舞弊识别效果更为优秀,这点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其次,借鉴舞弊GONE理论,构建了一套多维度、多指标、综合性的财务舞弊识别指标体系,用于指导数据挖掘分类器模型的建立。本文最大的不足在于数据挖掘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虽然本文的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分类识别效果,但却无法具体解释每一个变量对模型的识别机理,无法明确说明因果关系。其次,输入模型的变量选择也仍存在改进空间。
其他文献
税收优惠是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技术转让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亦是如此,因此,深入探讨影响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成效的主要因素
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广播如何发挥“应急”的功能?在各种媒介高度发达的融媒语景下,应急广播又如何
2017年2月23日,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做强中国经济就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不断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
本文在竞争优势、战略决策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阿尔及利亚最大的金属制造加工企业B企业为例,探讨其基于竞争优势培育与提升的供应链选择与构建问题。文中重点分析了在不断变化的投资环境中,如何通过外部、内部环境分析,构建高效的供应链,从而使企业以供应链为突破口,形成长期持续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同时,文章还重点分析了外部环境因素对供应链构建的影响。本文在第一章介绍了阿尔及利亚的投资环境,尤其是
目的 运用新西兰政府初级产业部(Ministry of Primary Industry, MPI)提出的多重qPCR方法 鉴定麦卢卡蜂蜜.方法 参照MPI提出的多重qPCR方法 , 建立麦卢卡标准曲线, 提取15个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整车制造商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新产品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以及FMEA风险分析方法理
目前,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乃至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由于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物质生活水平质量越来越好的情形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信业务正在逐渐从传统的以电话业务为主的窄带业务向多媒体宽带业务发展,这对电信网的宽带化提出了
金融化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使得经济金融化广受各界关注。经济金融化仅是金融化的宏观体现,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微观层面即非金融企业的金融化
商业银行的转型离不开中小企业业务的支撑与发展,如何对中小企业进行合理的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时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与中小企业首次合作时,商业银行对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