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创作心理是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以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从而了解作家需要表达的深层次思想。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作家。近年来,随着王小波的作品社会接受度的提高,学者们对王小波的研究也日益增加。综观近20年(1998—2018年)学术界对王小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创作风格、语言特色、精神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是一个复杂的再创造过程。创作心理是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以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了解作家的创作动机,从而了解作家需要表达的深层次思想。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作家。近年来,随着王小波的作品社会接受度的提高,学者们对王小波的研究也日益增加。综观近20年(1998—2018年)学术界对王小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作品的创作风格、语言特色、精神结构以及对西方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上,却鲜少有人对王小波的创作心理进行分析。王小波的小说作品风格特异,他的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呈现了不同的变化,通过研究他的创作心理及其嬗变的过程,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王小波。此文以王小波小说创作心理为切入点,结合他不同时期的小说作品,对其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现象和创作心理的嬗变进行剖析、归纳与研究。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论述部分,第一章阐述王小波小说创作中显示的心理特征,主要从自卑情结、反抗心理和自我补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从整体上对王小波小说作品的心理进行把握。第二章详细分析王小波小说创作心理的嬗变轨迹。第三章从作家个人气质、求学经历、人生阅历和人生意识三个方面对王小波小说创作心理嬗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创作心理变化对王小波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叙事模式、精神结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结语,是对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此文在对王小波小说作品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文艺学理论、精神分析学、创作心理学、阿德勒自卑心理学等理论对文本进行深层分析,探究王小波小说创作心理的嬗变过程、原因及其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作家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深层的内涵,为更深入地分析和解读王小波及其小说作品提供新的途径,具有实质性的研究意义。
其他文献
19世纪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概念,20世纪实践了社会主义。这场曾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在经历了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的历史变故后,陷入了暂时的困境。中国作为
在中国佛教史上,中国僧人的著作比印度传来的佛教"三藏"典籍还要多。中国只有《坛经》被特殊地称作"经"。《坛经》本来是惠能一生说法的记录,也是他禅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其禅
<正>每个地方的市长都有自己的施政风格,引发一些争议在所难免。但耿彦波在大同所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即使去年2月调离大同之后,至今仍是最受争议的市长之一。最近,在大同又
<正>根据保密法有关规定,我国国家秘密的确定实行"对号入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定密工作成为整个保密管理的基础性、源头性工作。然而,在一些机关、单位,国家秘密该定的不定
<正>基层财政是我国财政的基础,是保持基层和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家对基层扶持力度和支农力度的增大,在对农村实施"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指导下,农村公共
本文是神经网络法应用于AIRS晴空大气湿度廓线反演的一次尝试。得出了在基于AIRS高光谱资料反演晴空大气湿度廓线上,神经网络法略优于特征向量统计法的结论,表现出了神经网络
<正>全球首个信息安全法律资料检索平台5月2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联合律商联讯公司(LexisNexis)开发的"寰球信息安全法律资料检索平台"(http://orig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在生产制造、家政服务、智能仓储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但也对机器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上的几个大国纷纷制定政策加大对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投入。
【正】 大凡小说家都有这样一种直觉意识:塑造性格,写活人物,是小说创作的重点.然而,对于微型小说的创作来说.塑造性格,写活人物已不仅仅是一个“重点了,而且还是一个难点.千
针对现行城市轨道车辆上使用塞拉门系统“关门难”的现象,分析了乘客拥挤情况下门系统的受力状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按照欧洲及国际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的微动塞拉门:在最大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