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协议标准相继被提出,通信网络呈现出不同频段、不同速率、不同距离的趋势,因而通过单个通信终端实现多个通信协议的兼容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而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则为多协议兼容的收发机芯片。本文针对多协议兼容宽频宽带接收机做了以下研究:本文分析并研究了 DVB-T、GSM、W-CDMA、TD-SCDMA、GPS、ZigBee、Bluetooth、802.11b/g等主流通信协议,分析了射频频段部分通信协议的参数,从理论上推导了协议参数与接收机指标的转换,并制定了多协议兼容接收机的整体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接收机的整体架构,通过建模仿真,完成了接收机链路的各级模块的指标分配,为后续系统方案及模块电路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针对接收链路最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的设计中增益、噪声系数、三阶交调点(Input third-order intercept point,IIP3)等性能难以折中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两种采用了噪声消除技术、电容交叉耦合技术(Cross capacitor coupling,CCC)和多晶体管复用(Multiple gated transistors,MGTR)技术的LNA设计方案。两种方案都在第一级实现了宽带匹配、低噪声系数的设计目标,而在第二级采用MGTR技术,增强了电路的整体增益的同时未带来IIP3的恶化。测试结果表明,与现有文献对比,采用这两种方案所设计的LNA整体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实现了优异的性能。本文针对传统的MGTR技术只能提升电路IIP3性能而对1dB压缩点性能没有提升作用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MGTR技术。该技术采用了多对晶体管同时对电路跨导级的gm和gm"进行补偿,使得电路的IIP3和1 dB压缩点同时得到了提升。本文使用该技术提出了一款改进型的MGTR有源下混频器方案,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案不仅具有低噪声、高增益等有源混频器的优点,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有源混频器IIP3和1dB压缩点低的缺点,实现了优异的性能。本文根据所设计的LNA及混频器电路,提出了两种射频前端(RF Front-end,RFE)设计方案。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参考文献,本文的射频前端设计在芯片面积、噪声系数、功耗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整体实现了优异的性能。在系统级设计与射频前端设计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款多协议兼容宽频宽带射频接收机。测试结果表明,该款接收机可在45MHz~2.5GHz的频带内工作,带宽调节范围达到0.28~40MHz,最大增益达到87dB以上,噪声系数为3.8~7.9dB,在未添加SAW滤波器的情况下最大带外IIP3达-14dBm,通过了 54Mbps 64QAM信号的EVM测试。芯片面积为4.1x4.1mm2,最大增益下的功耗为233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