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边缘安全策略部署和隐私保护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ruary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核心网逐渐下沉的发展,车联网与边缘计算结合的车联网边缘云成为研究热点。由于边缘网络下节点的移动实时性和资源受限特性,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和机制难以适用,重塑网络体制以克服现有攻击思维更是难以施行,只有考虑到现有技术的可迁移性和车联网边缘特性结合智能学习方法,建立车联网边缘入侵检测等主动防御模型才能保障车联网服务的安全性;同时,在“智能模型即服务”的模式下,AI隐私领域越来越受关注,对智能模型的攻击模式层出不穷。本文在入侵检测系统基础上应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和入侵检测系统(IDS),设计了车联网边缘异常检测方案;探索车联网边缘网络结构,提出了描述网络数据分布的模型;使用差分隐私机制改进模型以抵御隐私窃取。主要内容如下:设计了分布式的IDS车联网边缘安全方案,在车辆簇头节点处使用HMM检测未知攻击,同时所有簇头监视节点相互合作负责边缘网络的异常检测。在安全方案基础上,提出一种车联网边缘混合HMM模型描述网络节点数据序列的分布;使用边缘卸载带来的节点安全相似性对混合HMM改进,结合车辆在区域内的移动,得到动态计算卸载混合HMM网络模型。利用并行神经网络求取各VM节点的卸载距离,使用Baum-Welch算法和随机梯度训练HMM网络模型参数以检测异常。在CIC-IDS-2017数据集上测试了两种模型的性能,对于混合攻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ROC曲线和AUC值,并衡量了计算卸载等通信业务带来的节点相似性对模型的影响。在计算卸载混合HMM模型的训练过程中进行自适应的隐私预算分配,即提出一种自适应的?零集中差分隐私机制,避免迭代次数过大或者接近极值时引入过多噪声。对于EM式迭代策略,提出几种隐私预算分配机制解决隐私剩余和模型提前收敛的矛盾。仿真结果显示训练过程中梯度既能保持混淆效果,方向也能保持在“主航道”内。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棚改”政策向“旧改”政策进行转变,我国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方式已从“大拆大建”变为了“保留改造”的模式,从“自上而下”的控制变为了“自下而上”的控制,这样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旧改”政策“以人为本”的理念。但由于改造方法的落后与不足,导致改造后的老旧社区,达不到居民对高质量社区的期待和要求。目前,老旧社区改造后颜色单一、死板,是导致社区质量不高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老旧社区在
自Hess发现宇宙线已有一个多世纪,但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仍然是未解之谜,为了解决这些世纪谜团,我国提出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项目,LHAASO由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阵列(Kilometre square array,KM2A),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ater Cherenkov detect
轨道电路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信号设备,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受工作环境和零件老化的影响,设备会出现难以预测的异常。目前对于轨道电路开发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和综合轨检车动态检测系统用于监测其工作状态,无法全面了解轨道电路运行质量。为了充分挖掘检测数据中反映的轨道电路状态信息,本文基于多源信息融合设计了轨道电路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了轨道电路运行质量评价,便于维护人员及时了解轨道电路
我国高速铁路系统规模大、结构复杂,在实际运营中由线路故障等突发事件导致运输秩序偏离计划的情况时有发生,需对列车运行图及动车组、乘务组等运输资源的运用进行调整。作为高速铁路列车开行的必要条件,缺乏动车组或乘务组资源将导致列车运输任务不能执行,不利于干扰情况下快速恢复良好运输秩序。在传统的调整工作中,对动车组与乘务组的运用调整通常由相关调度员根据自身经验以人工的方式顺序进行,首先基于列车调整运行图制定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网约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崛起。网约车的出现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道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约车平台汇集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利用这些网约车数据来研究用户的出行特征、利用车辆的GPS数据,分析出用户的出行规律,挖掘用户的热点出行区域,并对用户的出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