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特征的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用狂犬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生的有效途径。狂犬病毒疫苗由早期的神经组织疫苗逐步发展,目前广泛采用原代细胞培养疫苗和传代细胞精制纯化疫苗,这些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受生产成本昂贵,运输和贮存必须依赖于低温”冷链”,给药方式等因素限制,不便应用于狂犬病毒的储存宿主即犬、狐狸等各种野生或家养动物的免疫接种。有效免疫接种狂犬病毒的传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有赖于发展新一代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重组痘病毒载体和重组腺病毒载体具有宿主范围广,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口服诱导免疫等共同优点,可被作为基因工程狂犬病毒疫苗的优良载体,而与重组痘病毒狂犬病毒疫苗相比,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狂犬病毒疫苗更为安全和有效,并能成功地克服在新生动物中可能存在的来自于母体的免疫干扰。研究和开发基于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的重组狂犬病毒疫苗将有望有效预防,控制甚至根除我国狂犬病的发生。 狂犬病毒共有5种结构蛋白,其中糖蛋白(Glycoprotein,GP)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NP)能有效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我们选用狂犬病毒CVS株脑腔接种后发病小鼠的脑组织,提取其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后,用高保真PCR系统扩增病毒GP基因,将其克隆入质粒载体pUC18。对筛选所得的重组质粒进行GP全基因序列测定,以DNAStar MegAlign及GenBank BLAST进行序列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了具有强神经毒力的狂犬病毒CVS24毒株的变种(variant)CVS-N2c的GP基因,将这一结果在Genbank进行了注册,登记号为:AF325714。CVS-N2c GP基因编码区长1575bp,编码524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发表的狂犬病毒疫苗株3aG株,ERA株,HEP-Flury株GP基因的核酸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分别为89.0%,89.3%,94.5%,而推导的氨基酸顺序同源性分别为87.6%,88.4%,91.2%。CVS-N2c GP基因克隆与我课题组先前克隆的aG株GP基因和aG株NP基因为重组腺病毒的构建提供了保护性抗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