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前科保护途径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否对有刑事处罚记录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司法制度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未成年人前科,以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随着我国少年司法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前科报告制度,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前科终身保留制度,却严重的阻碍了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回归社会后的发展。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司法环境的未成年人前科保护制度,是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发展和改革的必经之路。2008年和2009年中央政法委和最高院相继出台的政策性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建立未成年轻罪前科消灭制度。2011年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未成年人前科的报告义务的免除”,2012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刑事诉讼修正案》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前科封存制度”。这两个法案出台以后,关于未成年前科保护制度的途径选择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意见:首先,是仍旧支持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观点,认为将前科彻底注销是最佳途径,这样既符合了刑事政策的要求,又能够最有力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前科;其次,是支持《刑法修正案(八)》的观点,认为只要免除了未成年的前科报告义务,则前科消灭与否都不重要;最后是支持《刑事诉讼修正案》中未成年人前科封存的的观点,认为其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上这三个观点,都是未成年人前科保护途径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其内涵外延都有区别,因此不能将其混为一谈,此外,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哪种前科保护方式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不好,任何司法制度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条件,都是利与弊的结合体。本文将结合我国现有的立法以及司法实践,参考国外相关做法,将以上三种观点进行比较法的研究,通过分析其利弊,最后得出本文的核心观点:在我国现有的司法环境下,报告义务的免除不能解决未成年人前科问题的症结,前科消灭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最佳的方案是选择未成年人的前科封存制度。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透析登记是血液透析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成熟的透析登记系统,不仅促进了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改进,同时也为指导医疗保险政策制定提供大
陶俑是魏晋北朝时期墓葬中最为常见的随葬品,通常被当做典型器物加以研究,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各种专业杂志发表的大量这一时期墓葬材料,及这一时期考古报告,对此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对农村的深入改革,我国农业结构开始得到快速调整,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更强烈,农户借贷行为的发也更为频繁。但是在我国,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受到严格
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1882-1937),波兰近现代著名作曲家。1905年他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时,即与一批青年作曲家组成了“青年波兰作曲家联盟”,有志于创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城市景观设施不仅能够显示城市的经济实力,还能传递着城市的文化艺术信息和体现着城市市民的生活品质。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成像技术,与X射线或计算机层析成像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安全、快速、准确,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但是,常规的磁共振成像扫描时间较长,成像速
校本研修,现在越来越成为学校关注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水平,影响着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国际化、信息化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均提出了新的教育伦理问题,需要高度关注。从教育伦理学视角看,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形成了大的全球教育市场,必须合理处置国家(政
作为历史上最古老、性质最严厉的刑罚,死刑的存废之争始于18世纪中叶。自意大利学者贝卡利亚提出废除和限制死刑的主张,西方刑法学者、思想家就死刑的废除与否展开了长达200余
为推进“三农”建设,加快农村改革步伐,自2008年以来,我国根据党中央相关决策开始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这就是所谓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这项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